明清時期,我國知識界在各領域的發展成就,西方傳教士功不可沒

偉烈亞力在光緒三年(1877)回國時,沈毓桂有詩相贈。這首《偉烈先生將歸英國賦此贈別》詩中高度評價傳烈亞力在傳播西學方面的貢獻,讚揚他的品德,反映了當時上海知識界對偉烈亞力的看法。西方傳教士來華,的確為我國知識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明清之際開始, 伴隨著西方傳教士的進入,西學也悄然而至。

明清時期,我國知識界在各領域的發展成就,西方傳教士功不可沒

偉烈亞力雕像

天文學與歷算學是明清之際傳入中國的西學中成就最大的門類。利瑪竇來華之初,即在廣東肇慶制天體儀、計時晷等物,贈送給中國的官員,可以看作是西方天文學進入中國的開端。後來, 利瑪竇進入北京,與徐光啟、李之藻等交遊,由於明王朝修改曆法的需要,翻譯介紹了西方多種天文、歷算書籍。利瑪竇之後, 來華的傳教士中多有通曉天文、歷算的人,龐迪我、熊三拔、龍華民等,在這方面都有譯著行世。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崇禎曆書》,一名為《西洋新法曆書》, 是崇禎年間修歷人員向朝廷進獻曆書的彙集,時間自崇禎四年至崇禎七年(1631~1634),一共五次,進獻的歷書一共有137 卷。參加修歷的傳教士有龍華民、鄧玉函、羅雅谷、湯若望等,中國的知識分子則有徐光啟、李天經等人。這部書分為十一部分,包括基本五目、節次六目。這部書是當時西方的天文學和歷算學輸入中國規模最大、內容最多的一部分。此外,各種與天文、歷算有關的西方奇器,也被帶入或者被製造出來。

明清時期,我國知識界在各領域的發展成就,西方傳教士功不可沒

利瑪竇畫像

地理學是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所傳入的西學中又一項重要內容。利瑪竇剛到中國的時候,就是用世界地圖打開了進入中國內地的途徑。他到北京時,送的禮物中也總是少不了世界地圖,這是西方地理知識第一次被介紹到中國。在這之後,利瑪竇、艾儒略利類思、南懷仁等,陸續把西方地理知識介紹到中國並繪製了多幅地圖。《萬國輿圖》,利瑪竇制。利氏來華之初,在肇慶所展示的一幅西文世界地圖。嶺西按察司副使王泮十分欣賞,要求利瑪竇翻譯成中文,這可以被看作西方地理知識傳入中國的開端。世界地圖傳入中國,極大地豐富了當時中國人的地理知識。這份地圖將地圓說和經緯度製圖法介紹到了中國,介紹了地球五帶和五大洲知識。

明清時期,我國知識界在各領域的發展成就,西方傳教士功不可沒

利瑪竇雕像

《萬國圖記》,利瑪竇編寫,萬曆二十八年(1600) 被進貢給萬曆皇帝,被閣置宮中,後來丟失。這是一本世界地圖冊,由利瑪竇在萬曆二十三年編撰。《職方外紀》,艾儒略翻譯,由楊廷筠書寫,一共五卷,在天啟三年(1623)出版。書中分別介紹了五洲各國風土、人情、氣候、名勝。這是中文著作中第一部圖文並茂、比較系統地介紹五洲地理的書。《坤輿全圖》和《坤輿圖說》,由南懷仁編撰, 在康熙十三年(1674)出版。前者是東西兩半球的世界地圖,後者是對前者的解說,一共2 卷。《西方問答》由艾儒略撰寫,陽瑪諾、伏如望、羅雅谷校訂,一共2 卷,在崇禎十年(1637)出版。書中主要概述西方風土人情,這是明清之際介紹西方社會情況最為詳細的一本書。

西方地理學的傳入及其研究對象和方法的介紹,並於地圖的測繪、儀器的製作與使用等知識的引進,對中國地理學來說有劃時代的影響。它開闊了人們的視野,鬆動了天圓地方等傳統地理觀念,促進了中國地理學的發展。

明清時期,我國知識界在各領域的發展成就,西方傳教士功不可沒

坤輿全圖部分

數學是許多自然科學的基礎。傳教士介紹的西方天文、歷算、地理學,多與數學密不可分。因此, 他們也介紹了一些專門的數學著作。《幾何原本》《同文算法》就是其中的代表。西方數學輸入的集大成著作是《數理精蘊》,這部書是在康熙皇帝直接支持下編成的。康熙酷愛數學,在他的支持下, 中國數學家歷時三十一年編成了這部《數理精蘊》。該書一共53卷,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是基礎理論, 包含《幾何原本》與《算法原本》;下編是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此書全面總結了此前西方數學在中國傳播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鼓勵並刺激了中國知識界研究數學的興趣,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在數學領域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