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和大家谈谈穿插迂回战术

熟知我军战史的朋友想必对穿插迂回这个字眼不会感到陌生,我军许多战役文献中都有关于向敌侧后迂回,大胆穿插,打乱敌军部署歼敌大部的记载。小说《亮剑》中李云龙部在淮海战役中的首战——窑湾镇战役就是典型的穿插作战:逃跑的敌军和追击的我军全都打乱了建制,部队只认衣服不认人,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冲。敌军主力兵团被彻底分割,其拥有的机动和火力完全无从发挥,以致被我军全歼。


老兵和大家谈谈穿插迂回战术


说起来,穿插和迂回是两个并不相同的战术行动。迂回是避开敌军正面,运动至其侧后。而穿插则是部队利用敌军兵力布置的空袭果断插入敌军兵力结合部,以快速有效的作战行动将敌军分割。即孙子兵法所说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也就是说,被分割的敌人并非顾头不顾腚,而是不管是捂头还是护腚都被我军的优势兵力死死地压制着,根本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到这里有水平高的朋友可能就要说了,不就是以正合以奇胜么?看过兵法的有谁还不明白了,操作起来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难度系数吧。


老兵和大家谈谈穿插迂回战术


我们在《浅析钳形攻势》一文中提到过,对敌军的快速穿插分割目的在于以局部的优势兵和火力将割裂当面敌军与其他敌军的联系,从而将之零敲碎打,各个击破。但正如弹痕不止一次引用过的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所说:战争是两股活的力量的冲突。敌军的指挥人员在战役部署和实施的过程中会尽量避免能使我军有机可乘的兵力空隙的存在,一旦发现我军利用其兵力空隙进行穿插,势必会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兵力和火力对实施穿插的我军部队予以拦截消灭。


老兵和大家谈谈穿插迂回战术


看过电影《大决战》的朋友应该对淮海战役前敌军进行战役布置的场景很熟悉,当蒋军将领向凯申公进言他的布置是兵家所忌讳的一字长蛇阵时,凯申公自信满满的背了一段《孙子兵法》:“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应该说,这个布置即使算不上高明,倒也中规中矩。蒋军数量庞大的机动兵团沿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干线收缩防御,一旦其中一部遭遇我军合围,被围兵团利用把兵力、火力优势就地转入防御等待援军,而负责救援的兵团则利用其机动优势在外线对我军进行反向包围。这种内线固守,外线机动兵团伺机歼敌的战法也被称为“天炉战法”,在与日军作战之时起到过一定作用。


老兵和大家谈谈穿插迂回战术


这一部署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我军对其主力兵团可能进行的穿插分割,但在实际的战役过程中,由于蒋军内部各种派系纷争加上判断指挥失误,我军及时抓住战机对敌主力兵团逐一分割。本文开头所提到的窑湾镇战役即发生于淮海战役期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敌军进行迂回穿插,我军自身也要面临建制被打乱,指挥、后勤跟不上等困难,而在进行进攻作战中,我军面对此种情况所要承受的风险和伤亡要比敌军更大。毕竟是客场作战,敌军在地形、后勤等方面的处境是优于我军的,而且敌军经过长期经营有足够的支撑点可以依托。守势作战的敌军相互之间的距离往往不会太大,对敌进行穿插迂回的我军很可能遭遇几面夹击的风险。


老兵和大家谈谈穿插迂回战术


这就要求部队在作战中必须准确判断敌军的动向和意图,并迅速采取行动,利用敌军暴露出来的破绽对敌进行大胆穿插。比如前文所说黄百韬兵团在新安镇徘徊的两天,如果总前委没有及时对这一敌情做出反应,那么黄百韬兵团很有可能实现其与邱李兵团会合的原计划,这无疑将加大我军下一阶段战役进行的难度。同时,部队须有高度的主动精神和独立作战能力。在敌我交织在一起,部队建制被打乱、指挥、联络、后勤保障都中断,敌、我情况难以判断的情况下,主动精神和独立作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前文所说的窑湾镇战役,辽沈战役期间对廖耀湘兵团的攻击作战中同样出现过部队建制被冲散的情况,电影《大决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部队向林总报告说:纵队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林总只回复了一句:找得到廖耀湘就行。


老兵和大家谈谈穿插迂回战术


在战役进行过程中,我军也要面临敌军获悉我军动向,判明我军意图,集结优势兵力对我进行阻击、杀伤的危险。这就需要在作战前对敌情、地形做好相应研究判断,对敌军作战特点预先进行了解,以快速坚决的行动打乱敌军预先部署。三所里战役中,38军除了要快速奔袭及时赶到穿插地域外,还要面对美军空军的空袭和南朝鲜、土耳其、英国等“联合国军”部队的阻击。而参战的38军113师一反常规不加隐蔽直接行军,使得美军飞行员误以为他们是溃退下来的南朝鲜部队而未引起警觉。38军在14小时的穿插过程中一路打垮南朝鲜、土耳其、英国等“联合国军”部队的阻击和骚扰完成了总里程72.5公里的强行军,创造了世界战史上的奇迹。


老兵和大家谈谈穿插迂回战术


进行穿插作战,部队最重要的是要有不怕牺牲,顽强作战的意志。部队建制被打乱,除了会失去指挥、补给中断以外,也意味着很难得到友邻部队的增援,这就会导致虽然我军在战役或者战术层面上拥有优势兵力,但在单独的某一场战役中,则不得不陷入以寡敌众的境地。在东野对廖耀湘兵团的穿插作战中,3纵一个排穿插到了廖耀湘兵团指挥所驻地胡家窝棚,参战指战员从林立的天线判断这最起码是敌军一个团指挥所,但依旧主动发起了攻击。在判明该处为廖耀湘兵团指挥所以后,参战指战员没有被优势敌军吓倒,而是架设电台向上级报告,最终以除一人重伤其余全部牺牲的代价换来了廖耀湘兵团被全歼的战果。


老兵和大家谈谈穿插迂回战术


穿插迂回作战的要义在于机动,重点在一个快字上。对敌情判断要快,决策部署要快,部队迂回要快,对敌穿插要快。但穿插迂回的落脚点在一个准字上,即对敌情判断要准,对部队情况了解要准,穿插的时机和地点要准,对战局变化信息掌握要准。如果行动犹豫不决,对敌情判断不明,对我军部队情况掌握不准,则不仅无法取得战役胜利,还很有可能遭受巨大损失。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这一传统战法加上信息化和机械化的翅膀,必然能在未来的战争中继续延续其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