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大家都说书法这东西要继承传统,但传统是什么?怎样继承传统?我以为,书法传统当包括二个方面:其一是潜藏在历代书法作品中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之内核,主要是儒、道、释的哲理思想,姑且称之为“道统”;其二是体现在历代经典书法作品中的笔墨技法,即规范的书法语言,姑且称之为“法统”。既不能只重视“道统”而忽视“法统”,也不能只重视“法统”而忽视“道统”!应该二者并重。

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多数传统书法线条精深、文化内蕴丰富、耐人寻味,但结体含蓄内敛,张力不足,视觉冲击力弱,往往不宜写大字,创作大幅作品.时下书坛也有另一类书法作品,初看大开大合,笔头很放得开,声势夺人,但线条粗浅,干瘪乏韵,银样蜡枪头,不耐久看.我所欣赏的是精深有内涵的线条和开张外拓的结体的结合。

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历史上,帖书多出自文人雅士之手,是高度文明的产物。碑字多出自原始先民之手。魏碑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当时北方正处于“五胡乱华”时期……文明人和原始人各有利弊长短,文明程度愈高,人种愈趋退化,离道愈远,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原始人虽然有诸多短缺,但他们体魄健壮、质朴天真,更富有开拓进取冒险精神,两者若能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定能孕育出更高程度的文明。事实上,正是以晋贴为代表的汉文化,和以魏碑为代表的胡文化的融合,才使中华文明在隋唐时期出现再一次复兴。

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唐以后,如宋末、明末也都是来自原始游牧部落的入侵,给古老的汉民族输入新鲜血液,使之重新焕发了生机。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西方现代的许多艺术大师,都十分注重从原始壁画、雕塑中寻找创作灵感,获得艺术滋养。

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时下书坛中有相当部分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他们对传统书法的界定很简单,即只承认运笔造型是二王一类的书法为传统,其它都目为旁门左道。

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我不否认二王尤其是大王帖派书法在书法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也认为二王书法是学习书法的极好范本,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但不认为这就是传统的全部所在,魏晋之前还有汉隶、秦篆、金文、甲骨,这些也是不可忽视的书法传统。

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根深方能叶茂,源远方能流长,当前我们更应该强调越过魏晋,溯本求源。不同时代的人其服饰发型各不相同,但如果脱光身子,近无差别!这共同的东西即是流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的最重要的的基因.这才是真正的传统!

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我们学习传统,显然不能仅仅学某个时代的中国人的服饰打扮,行为作派。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强调要认真临帖,经过临帖逐步由形入神,技进于道,进而去抒发表达这个时代的,“我”的情感.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终生被某家碑帖所缚,不敢雷池一步,屋下架屋,画虎类猫,那只不过是模仿秀,在艺术上是低能的,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如果那样做,我们的老祖宗也是不高兴的.

时下书坛中有很多人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对传统的界定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