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启示录:神秘的华胥古国与灭世洪水

神话启示录:神秘的华胥古国与灭世洪水

传说在中国上古时期,曾存在过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华胥古国,而华胥国的首领正是女娲和伏羲之母华胥氏,与女娲一样,华胥氏也被描述为人首蛇身的女神。

在《列子·黄帝篇》中,曾描述了黄帝在梦境里游华胥国的场景:“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赠。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痛痒。乘空如履实,寝虚宿若处床。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这段对华胥之国的描述,简直就是人类想要追求的那种最为理想的社会的模板:几乎完全自治,人们不但已经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而且同时还拥有“金刚不坏”之身,能乘空而行,还有千里眼顺风耳的神通,这哪里是人类?分明就是神仙。因此后人也把华胥国称为“神仙国”。

神话启示录:神秘的华胥古国与灭世洪水

“动版”名画《八十七神仙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度洞察而得出的结论,一个小团体要达到初级自治都需要团员具有高度的自律性,有着坚实宗教信仰的虔诚信徒也未必能保证整体的道德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必然需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与之相匹配,“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赠。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这样的境界,也只有人的道德及身体都进化到了相当程度才可能实现,根据考古界的研究,华胥氏目前被普遍认为是距今一万年前的氏族,那个时候人类正处于物质极度匮乏以及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为了生存应对各种危险就已经够吃力了,连温饱都成问题,在这种时候竟然出现如此高度文明的人类团体,简直是匪夷所思。

华胥之国可以说是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标准模范,因黄老学说在战国中期得到空前尊崇,所以大约也会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列子为了推行自己的学说而杜撰出来的故事,然而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仅仅是这种观点的出现,就已经是极值得研究的了,人的观点很难超越自己的时代限制,老子、列子等道家代表人物却超越了时代提出了一种通常在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才会具有的观点,老子本身的神秘性自不必说,列子本人也是被描述为可“御风而行”的奇人,我们或可以猜想,道家的创始者们或许真的曾经通过某种方式接触到了这样的文明,进而才产生了这样的思想。

神话启示录:神秘的华胥古国与灭世洪水

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

在《列子·黄帝篇》中,黄帝因此梦而大悟,开始以建立类似华胥国的国家为最高理想,此梦之后二十八年,天下大治,黄帝升天。当然,根据史书记载,黄帝的统治并没有达到华胥国那样的高度,但也有相当的成就:统一华夏、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养蚕织丝、饲养禽兽、以石造屋、改进衣裳,兴文字、作干支、定度量衡之制,制乐器,造货币、创医学、建立古国体制,炼铜造铜鼎、发明舟车、弓矢、指南车、战鼓及阵法,酿酒、制造各种陶器,甚至蹴踘都传为黄帝所创,可以说奠定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基础,因此黄帝又被称为“人文初祖”。

《史记·五帝本纪》中云:“黄帝,少典之子。”华胥氏生育了女娲伏羲,而女娲伏羲生少典,也就是说,黄帝本就是华胥氏的后裔,“梦回华胥”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史家所考证的黄帝时间距华胥古国的时间差了四千多年,因此黄帝是不可能亲眼见到华胥氏之国的景象的。相差的这四千多年有诸多说法,若是把少典之子换成少典氏之子,那么倒很容易解释得通。不管怎样,姑且先认同黄帝是华胥氏后裔,他虽未见过华胥氏的盛况,但家族传说及基因记忆,都有可能让他做出这一场极具引导力的梦,而从华胥这个国度所传承到的知识,则更能有力地解释他何以成为令人世人震惊的“十项全能发明家”。

神话启示录:神秘的华胥古国与灭世洪水

炎黄二帝雕塑

同时,我们也可以推测出,这个时候,真正的华胥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否则黄帝定然会回去取经,而史书上也不会只字不提。

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华胥国怎么会突然消失呢?有神话称华胥国覆灭于一场罕见的大洪水,整个华胥族都亡于洪水,只剩下女娲伏羲,为了让极为稀少的人类得以存续,女娲伏羲成亲,繁衍后代,后人为了纪念伏羲、女娲,在他们当时婚配的磨合山上修建了人种庙,后来因人种庙名字不雅,改称仁宗庙。

《蓝田县志》载:“蓝田县内有华胥陵,是称三皇故居。”华胥陵在今华胥镇北的孟岩村。当地流传着一种传说,此地即华胥怀孕后栖息之地”。在华胥镇附近,发现旧石器遗址数十处之多,新石器人类遗址20多处。大量的史载和遗物证明三皇时代的部落中心即华胥国。华胥氏是华胥国末期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但这个华胥陵的地址与《列子·黄帝篇》中的“弇州之西,台州之北”相差甚远,倒是与传说中华胥氏怀伏羲之地“雷泽”较为接近,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山海经·海内东经》道:“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弇州就在山东西部,台州在浙江,吴地在古代指苏南太湖流域、浙北地区和皖南地区,因此华胥国大约是在山东与江苏交界处,而雷泽就在今天的山东菏泽,菏泽又正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华胥在自己的国度附近怀孕生子,这个是比较合理的。华胥国如果最初在山东江苏交界之处,为什么后来又到了陕西?我认为遇到洪水而迁移应该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

神话启示录:神秘的华胥古国与灭世洪水

山东博物馆馆藏文物

巧合的是,圣经中“灭世洪水”的传说差不多也发生在一万年前左右,距今6000年的苏美尔人的文献里,也提到了这场洪水,并指出这场巨大的洪水实际上是由于一个被称为“SHILIG.LU.DIG”的天体经过木星并靠近地球时引起了巨大的潮汐波所导致,当时也正值冰河末期南极冰层周期性的破裂,所以这场“灭世洪水”极可能真的发生过,由于山东和江苏都临海,即便是有着高度文明的华胥国也未能幸免于难,不管是神仙也好,凡人也好,都不能在泽国生活,但由于华胥国民的生存能力肯定远远大于同时期的其它部族,因此他们全族灭亡的可能性并不大,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判断,向西向内陆迁移是更明智的,所以华胥氏族其中的一部分到了陕西,南田的华胥陵很有可能就是幸存的华胥国民为纪念故国所建,不论是传说还是史书,女娲伏羲都被视为神灵,他们的后人少典及炎黄二帝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类,这点用遗传学是很难解释的,因此,我们不妨猜测,那场灭世的大洪水杀死了太多的人类,甚至于人类都成了濒危种族,所谓女娲伏羲造人,实际上是他们用自己的科技延续甚至再造了人类,比如基因技术,就像我们如今拯救濒危动物所采取的办法一样,少典实际上是基因技术的产物,但从某种意义上,女娲伏羲也确实可以被称为他的父母。

神话启示录:神秘的华胥古国与灭世洪水

诺亚方舟

由于大洪水几乎将当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全部毁灭,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重建变得异常艰难,女娲和伏羲在陕西南田虽然延续了华胥国的文明,但那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国度华胥之国,终究是一去不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