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張磊:區塊鏈業界沒有專家,我們都在盲人摸象

在當天下午《百舸爭流千帆競——區塊鏈3.0》論壇上,YeeCall創始人張磊發表《YeeCall,區塊鏈時代的基礎設施》主題演講。

區塊鏈第一資訊IMBTC.COM整理

烏鎮·張磊:區塊鏈業界沒有專家,我們都在盲人摸象

張磊結合自身實踐談了區塊鏈在行業中的實踐和應用。他認為區塊鏈是一場技術革命,Token顛覆了傳統商業邏輯,DAO這種分佈式商業模式是一種生產關係變革。

張磊表示,區塊鏈的發展到現在,業界沒有專家,每個人都是瞎子摸象,都在探索著前進,張磊看好區塊鏈和金融體系、遊戲的結合:“一定是大的產業革命,大到什麼程度,無人知曉。”

以下為嘉賓演講全文(有刪減),區塊鏈第一資訊IMBTC.COM整理

張磊:今天我講講區塊鏈在行業中到底怎麼實踐和應用。

我2010年就開始自己挖礦,當時完全沒覺得這玩意兒是錢,機緣巧合碰上的。我們做的很多都是和通訊、安全背景相關的事。2013年時,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這玩意兒是錢,挺興奮,就重倉進去,投了不少公司,套牢了。

當時真想不明白,覺得這事是不是投機,是不是有未來。2015、2016年的話就開始研究這東西能不能產業落地,到底有什麼用。實話實說,我看過上百個項目,比如現實資產上鍊、跨境轉賬等,都不是特別完美。

後來我們總結,區塊鏈必須三個條件同時符合,上鍊才有意義。

第一,區塊鏈是個技術革命,本質上就是不可篡改,不可被摧毀的數據庫。實際你用中心化數據庫,再加上密碼學的技術,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第二,Token是商業邏輯再造。從工程師角度來看,價值虛幻的東西第一次有技術載體。可以用程序定義價值,而不是口說,或者籤合同。這對商業公司來說是特別顛覆性的思維。

第三,DAO,生產關係變革,全新的分佈式商業模式改造。

這是區塊鏈不可被分割的三個條件,缺少任何一個都沒有必要上鍊,我們去評估一個項目,也是看這三個維度到底做得怎麼樣。

全球現在為止跨境轉帳總體體量大概在六千到七千億美金,按照8%的手續費率,有接近600億美金的手續費市場,而且大量小額轉帳承擔了與轉賬金額不匹配的手續費。

世界銀行有一個目標,到2030年把全球平均轉帳手續費從8%降到3%,3%是現有金融體系的剛性成本。

我們當時在猶豫,能不能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這個問題?我去年到菲律賓,真找到一個人用區塊鏈轉帳,他們拿個小紙條抄下來,一個比特幣相當於多少錢,聯繫方式是多少,放在便利店牆上。你看到之後撕下來,給我打電話,去到我家門口,把紙幣給他,然後把錢轉給你。本質上不知道比特幣是什麼,但覺得這東西能解決它的問題,0手續費,就過來了。這個事對我觸動很大,決定all in進場,解決移民這個剛需。

這個剛需解決起來蠻複雜:區塊鏈第一資訊IMBTC.COM整理

第一,是不是符合了反恐、反洗錢相關法律約束。我們花了9個月時間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密切溝通這個問題,內部調整,做了大量工作。

第二,你有沒有跨境轉帳的基礎設施,拆解下來三個子系統。一是對數據資產有沒有管理能力;二是有沒有支付網關的能力;三是有沒有交易系統,這三個恰恰也是今年產品陸陸續續做的事情。這三個做完之後才是到各個國家的落地,任何讓用戶簡單的場景,真正要把它變成一個平臺,變成規模化的商業體系是超複雜的事情。

這事我們做了一年半,也沒有怎麼對外說過。因為我們覺得難度挺高,逐步來實現,這是第一個場景。

第二個場景,自己的分佈式通訊系統,要用區塊鏈提升效率。受區塊鏈的啟發,先是把公鏈技術用在私鏈環境,把全網400多個分佈式節點全部改造成對等節點。我們的處理能力從5千提高到1萬,解決現實的問題。

一個典型的公鏈核心系統是共識,為什麼要解決TPS,為了系統運轉效率問題。我們的共識算法,自己內部把它叫做俄羅斯方塊。就像一個小塊掉下來,掉到底把它抽掉。這個技術綜合了好幾個paper做的,完成了數據上面的突破。

分佈式存儲是個傳輸問題,分散到很多地方集中起來進行使用。如果網絡通行效率很低,就無法去使用這個體系。傳輸的話更不可控,網絡有強有弱,遠距離傳輸。如果存在美國,在中國調取,中間跨境網絡就夠吃一壺了。從通訊網絡延伸到區塊鏈網絡,重點解決的是弱網和跨境傳輸兩大通訊難題,主要就是在信道編碼層面上做突破。比如從美國傳100G文件到中國,用我們系統幾個小時就傳完了。中間用分片化技術,不是切片技術,完全是分包。有一萬或者兩萬條信道同時傳輸,技術難度有挑戰。我們把傳輸技術和存儲結合在一起,提升分佈式存儲效率。

智能合約,以太坊中做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完全靠想象,實際工程技術上所有工程語言,工程環境都是圖靈受限,解決特定域的問題。否則開放環境中一系列問題,比如安全性的問題。當然它是偉大的革命,後面會逐漸演進。我們團隊去年幫很多人寫智能合約,犯的錯誤都是令人髮指的,很低級的。說明智能合約容器承載能力太弱了,不能夠做這些檢查。

這恰恰是基礎設施裡面臨的很多挑戰。一方面是基礎設施不完備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工程體系可用性的問題。現在區塊鏈的實際狀態還在基礎設施階段,這是為什麼有太多人做公鏈。因為做公鏈,認真做,好歹在某個方面有一點點突破。如果把共享精神拿出來,大家都可以前進。區塊鏈第一資訊IMBTC.COM整理

未來公鏈會不會像Linux一個,多個內核,或者Android一樣,大家都是改的狀態。區塊鏈的發展到現在,業界沒有專家,每個人都是瞎子摸象。我覺得人是超不出自己的認知邊界,認知是有邏輯上的規律,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是自下而上演進出來的系統,區塊鏈也是一樣。

區塊鏈和金融體系、遊戲結合在一起,一定是大的產業革命。大到什麼程度,無人知曉。

這個行業中,很多人在踏踏實實實踐,想去解決這個問題。不管是應用層面上解決剛才說的場景,比如說跨境轉帳,跨境貿易。還是從基礎架構上解決一些效率性問題。甚至行業中真正轉型的是賣水的,做礦機的,做交易所的,做媒體的。

講一下數字錢包,我2013、2014年投資數字錢包時特別有理想,覺得這東西能當貨幣使用。事實上比特幣變成儲值貨幣,大家去炒幣了,和當初理想不一樣。支付網關使命的結束,變成了資產管理平臺,增值平臺。很多基金進場,對沖、量化基金,各種基金以賺錢為目的。這個挺好,很多人進來如果沒有效應,行業不會繁榮到現在,還是苦哈哈一堆幣客們在整。只有大量的人進場,把行業往前推進一步,才會有價值的沉澱。區塊鏈第一資訊IMBTC.COM整理

出行領域,我們也在嘗試。總覺得產業應該能落地,應該做一點實事。我們在公鏈和私鏈的技術積累拿出來。車的領域,首先是體驗夠大的商業狀態。車每天在開,產生了行駛數據,碰撞數據,和保險公司之間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大家的困局是它很零散,沒有形成體系。

我們在未來三年中會在這個產業中做一系列探索和落地,我們把它叫做以數據資產為核心的新交易模型。原來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交易的是Token,數字貨幣。相信從2018年開始,有大量數字資產交易模型出現。數據本身就是資產,鏈上資產交易模型涉及到整個產業DAU改造,涉及到經濟模型新的遊戲規則,涉及到區塊鏈技術落地,是一個很好的產業落地場景。

我們這個項目和很多產業上的車機,到車的生產商,一二級運營商,他們每年有30萬輛智能車出口廠商都做了深入探討。大家都認為這可能代表了未來行業合作的標準模式,或者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型。

這幾塊,一個是數字資產本身的探索,場景化的落地。一塊是公鏈在基礎設施的應用,聯盟鏈作為產業黏合劑的探索,這就是公司實實在在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