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这五步,数字化转型之路不再发愁!


走好这五步,数字化转型之路不再发愁!


当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应该如何整合新思想和新方法?我们总结出以下五个步骤,希望能够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数字化转型之路是坎坷的,企业转型的方式并没有一种统一的规范,因为每一家公司都要根据其数字化的成熟度来决定起点。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公司都需要继续维护其遗留的陈旧IT系统,因为他们的关键业务数据和核心竞争点都在其中。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接近半数的业务领导都认为,颠覆的数字化进程将会导致他们的业务模型在5年内停止运行,因此所有的公司对于数字化转型都有强烈的愿望。如果你认为颠覆的数字化进程不是切实存在的,那么这一故步自封、掩耳盗铃的思想会大大增加企业走向没落的风险。

不幸的是,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准备好迎接这场剧烈的转型风暴。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经验和专业能力去优化现有的陈旧IT系统,以应对他们独特的业务模式下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

数字化转型就像翻修铁路网络一样,并不存在一个“神奇按钮”,按一下就能随时停止所有正在运行的列车。您需要更换供应商、更换专家,同时,即便公司内可以找到转型方面的人才,您依然有极大的可能需要来自外部的援助。

数字化转型

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带来超越想象的回报。来自顶尖研究机构Leading Digital的报告(作者:George Westerman, Didier Bonnet, Andy McAfee)表明,相对来说,掌握数字化转型技术将会为企业带来超过9%的营收增长,创造26%的利润增长,在资产估值上也比未进行数字转型的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

所以,在现有的业务模式下应该怎样整合新的转型方式?怎样降低企业风险并增加成功几率?以下为您带来5个建议:

1. 鼓励积极态度

精通数字化的领导团队通常具有这样的特质:他们鼓励团队精神,能清晰地传达需求,并且热衷于创造一个开放、分享型的氛围。与其将精力放在构建一个独特的组织架构上,倒不如将拥有上述特质的员工与领导者凝聚在一起。

走好这五步,数字化转型之路不再发愁!

Vlatka Hlupic在《管理的变迁》一书中这样写道:大多数成功企业都乐于分享和建立这样一种管理模式:拥有开放性的思维、勇于求知的企业文化、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充满激励性的团队领导者、目的导向型氛围,当然还有对于业务的热情。

这就是21世纪的领导者在面对时刻变化的业务时,应当具备的素质。

2. 全局思考

在现有系统上,零散地增加几个数字化业务平台或者部件可能会带来一些帮助,甚至还可能在短期内为核心业务带来利好,但若想实现真正的业务转型,还是需要企业有一个全局观。

Forrester最近的研究报告表示,大多数企业必须要打破现有的业务土壤才能实现成熟的数字化。一个有用的工具是麦肯锡7-S框架,数十年的实验和测试已经证明了这个框架的有效性,见下图:

走好这五步,数字化转型之路不再发愁!

注:麦肯锡7-S框架图,来自MBA智库百科

麦肯锡7-S框架图强调了“协调”而非“战略”在一个组织中的重要性,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样重要。首先您要根据战略、结构以及制度来评估您的业务,接下来要检验您的人员、技能以及风格,还有共同的价值观。当然,您不需要一定采用这种特定的工具,市场上还有很多有效工具,重点在于,当您从全局来看问题,一切都会变得更容易。

3. 灵活多变的敏捷思维

Forrester早就将灵活性设定为衡量数字化转型项目成功与否的5个重要指标之一。想得到真正的灵活性,您需要像创业者一样思考。首先,识别出新的数字化方式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接下来,针对这些问题开发出能立刻部署的最低可实行产品;最后,利用部署后的结果反馈去增强与迭代您的产品。

4. 构建社交网络

数字化转型之旅将涉及到公司的每一个团队和工作进程,因此您需要强有力的、健全的跨职能管理,以便于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对即将到来的颠覆有所准备。

走好这五步,数字化转型之路不再发愁!

我们的研究表明,那些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社交网络和社交协作平台的企业,比如说GitHub和Slack,比那些少利用或不利用社交网络的企业更加成功。这种新型的交流方式比那些老旧的沟通交流方式——如Email,更能够开发团队和集体的智慧。

5.积极阐述您的转型想法

除非数字化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企业的DNA中,否则您的数字化转型之旅更有可能像是一系列复杂的战略计划,而这些计划将会从根本上颠覆您的企业。为了让员工、客户和投资者参与其中,领导层需要传达一个重要的想法——那就是您“为什么”想要通过重塑公司的业务方式来实现公司所需的业务成果。

总结数字化转型——给领导层的建议:

  • 数字化转型之旅需要企业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未知,公司要有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充满激励性的团队领导者、良好的目的导向型氛围,当然还有对于业务的热情。
  • 还需要拥有敏捷性思维、战略与价值并存的发展规划,以及更短的开发周期。
  • 领导层一定要与所有企业内部员工沟通,“为什么”想要通过重塑公司的业务方式来实现公司所需的业务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