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便利店否認「倒閉潮」,劉強東賠錢挖人繼續擴張?

京東便利店否認“倒閉潮”,劉強東賠錢挖人繼續擴張?


還記得去年劉強東“5年開100萬家京東便利店”的豪言嗎?但現實中卻爆出大量便利店倒閉的消息。

實際上,網絡上京東便利店倒閉的消息從去年一直延續到現在。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但通過地圖搜索“京東便利店”,發現確實有一些已經關閉。


京東便利店否認“倒閉潮”,劉強東賠錢挖人繼續擴張?

網上微博截圖


此前有網友發現家附近的京東便利店倒閉:“華僑新城年初的時候樓下開了家京東便利店,多多少少也為一帶的居民提供了便利。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上週路過的時候竟然發現店關門了!”網友評論:“這麼好的位置都開不下去?”


京東便利店否認“倒閉潮”,劉強東賠錢挖人繼續擴張?


對此有記者向京東官方求證,對方表示京東便利店屬於加盟合作模式,所謂“關店潮”中涉及的店鋪,大多不能說是倒閉,只能說是申請結束合作,不再以“京東便利店”的形式存在,但店鋪實際還是開著的。

同時,據北京商報報道,京東正籌劃開設京東便利店以外的直營店鋪,部分團隊人員來自北京其他傳統便利店品牌,記者還從711內部人士處獲悉,京東從北京711挖走了5位管理層人士。

對此,京東方面回應稱:京東便利店主要為了賦能線下門店,在提供貨源外,還對線下便利店輸出品牌、模式和管理。目前,京東還將堅持這種方式持續賦能線下便利店,並沒有做大規模自營店的準備。

距離“百萬便利店計劃”公佈已有年餘,京東目前仍只談計劃,不談盈利,處於“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境地。


“百萬京東便利店計劃”泡湯?


2017年4月,京東宣佈“百萬京東便利店計劃”,聲稱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而其中將有一半在農村,每個村都有。

時隔一年,4月12日劉強東又在2018年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公開表示,今年年底的目標要達到每天新開1000家京東便利店,一條街每隔300米就要有一家京東便利店。

一番豪言描繪了一幅未來“無界零售”的美好藍圖,但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樣的計劃未免有些“大躍進”。

2018年3月20日,京東商城新通路事業部總裁鄭宏彥,在京東新通路無界零售戰略發佈會上表示,2017年京東已完成45萬家京東便利店佈局。按照鄭宏彥的說法,不到一年的時間京東已經完成了5年目標的近一半,剩下的55萬家有望2018年完成。

然而按照劉強東的定下的目標,年底實現日開千店,以全年365天計算,2018年最多開36.5萬家

鄭宏彥給出的數據明顯要高於這個數值,兩人的口徑不一致,這背後的數字謎局也遭到外界諸多質疑。

之所以有這麼“宏大”的計劃,在於京東便利店採用收編夫妻店進行“翻牌加盟”模式,並非直營,而這或許也成了困住京東便利店的主要原因。

京東便利店現在採取的是“翻牌”模式,即通過收編夫妻老婆店,掛上京東便利店的牌子,店型分為旗艦店、精品店、優品店,其中,優品店數量居多。

加盟商不需要支付系統使用費、品牌合作費、培訓費等費用,由於大部分旗艦店和精品店都需要繳納10000-20000元的保證金,而且店鋪的裝修和改造成本需要店主自己承擔,這使得原本利潤微薄的小店店主難以接受。

據瞭解,加盟後門店能承接多項功能,除了常見的個護美妝、日化洗護等百貨銷售外,還有京東代購、網上代下單、待收貨、話費充值、車票與酒店預訂等。

但是即便只是改換門面,每週1000家的工作目標也不太容易完成。

2017年6月,京東百萬便利店計劃負責人、新通路事業部副總裁杜爽從京東離職,網傳離職原因或是因為不堪“今年目標開50萬家便利店”的壓力。

為何京東的宣傳與實際落地情況有如此大的反差?在線上風生水起的京東為何到了線下開始玩不轉?

京東便利店加盟之殤


京東積累了多年線上經營的經驗,對於線下零售業的運營卻並不熟悉,存在著對加盟商培訓不足、供應鏈弱、缺乏營銷賦能等問題。

1、線下供應鏈羸弱,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據長江商報今年4月報道,京東便利店為加盟商提供“掌櫃寶”B2B訂貨平臺,但很多加盟京東便利店的經營者反映,掌櫃寶並沒有為便利店帶來太大的利潤空間。一方面,價格較為混亂,暢銷品牌少,且非加盟店也可以使用,與傳統經銷商相比沒有任何優勢。

另一方面,零售行業,最重要的就是臨期商品的退換。雖然京東便利店的商品大多數採用與京東倉庫的自有產品,但因為京東的商品一律沒有退換,過期只有扔掉了。有店家反饋,特別對於那些保質期段的產品,比如酸奶保質期才一週。而且商品都是京東商品,並不一定符合當地人的喜好。好多京東便利店主每天都在虧損,快堅持不下去了。

同時,京東便利店加盟制度其中一條,規定加盟商須有一個貨櫃售賣掌櫃寶進貨商品,其他貨櫃可自行選擇。也就是說,加盟商仍需要自己拓展進貨渠道,京東並未賦予加盟商任何進貨渠道上的優勢。

2、物流成本難降

京東的兩級倉儲物流模式,對訂單的配送密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其訂單密度及金額無法達到一定量級,其物流成本就很難降低。

但京東便利店的計劃是覆蓋三到五線城市及農村市場,這些地點的小店的日零售額平均在1000-2000左右,訂單金額低及訂單頻率較低。從商品種類上來看,主要也集中在以低貨值、低毛利以及短保的重貨上,這也會極大提高物流成本。

3、加盟店培訓不足、營銷手段不到位

由於訂貨、管理等方面基本上是憑藉店主個人感覺和經驗,直接導致了店面形象欠佳、營銷手段傳統、經營方式落後等弊病。“雜亂”、“亂定價”、“貨不全”等字眼在網絡評價上隨處可見。


京東便利店否認“倒閉潮”,劉強東賠錢挖人繼續擴張?

網友微博截圖


也有很多京東便利店的店主都在反思:

花了那麼多的裝修費和一兩萬的京東牌子費,到底是值不值,感覺是被京東給套路了,花錢自己裝修卻在給京東賣貨,主要是自己連人工錢都掙不出來。


現在看來,如京東這樣通過翻牌加盟模式整合社區內的閒散夫妻店,短期內基於門店的硬件、產品方面輸出統一標準,一定程度可以使閒散經營的小商戶們走向正軌、規模化,但要觸及便利店運營管理系統的深水區,則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電商巨頭的便利店大躍進


在過去的一年隨著傳統零售的回暖,便利店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零售業態。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諮詢公司最近在上海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目前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已接近10萬家,年銷售額達1300億元,增速達13%

羅森一進駐南京便被搶購一空,全家、7-11等日系連鎖便利店紛紛宣佈要在2018年加速佈局中國市場。

資本也已經入場,去年11月,Today(今天)便利店宣佈完成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今年3月9日,西安每一天便利店宣佈獲得春曉資本領投的2億元人民幣投資。

同時,隨著線上紅利漸漸消失,電商巨頭在焦慮中開始紛紛喊出新零售口號,線下實體店也成為京東、阿里、蘇寧等佈局的零售市場。

一時間,便利店也成了電商巨頭爭搶的香餑餑。

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後,就開始佈局線下零售業,在入股銀泰百貨後,阿里巴巴又入股三江購物,以21.5億元收購三江購物32%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而在和三江購物合作的11家便利店也在後來出現在手機淘寶頁面上。

2017年阿里又收購聯華超市,拿到其18%的內資股股權,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而聯華超市遍佈全國的3618家門店有望為阿里開展新零售佈局和改造。阿里的步伐也逐漸瞄準了線下最火熱的業態,做起了天貓小店。

今年以來,蘇寧小店也在大規模開店,並且多在一些四五線的鄉鎮城市,預計到今年底將有超過5000家門店開業,未來三年將落地1.5萬家店。

除此之外,Amazon也發佈了四年項目計劃,要開設至少三個類似於Amazon Go的線下實體超市概念、兩個大型超市,最終要開超過2000家規模不等的超市和便利店。

在中國的便利店市場,一直有兩種業態互為補充,又彼此無法取代。一種是連鎖型便利店,包括日系和區域連鎖型便利店,另一種則是數量龐大的“夫妻老婆店”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超過600萬小店,大都是夫妻店,70%以上在3-6線城市,過往10年店數基本穩定。店主80%年紀在45歲以上,通常不太熟悉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店主每天平均開店時間超過12小時,在華南地區甚至每天開店15小時,但收入微薄。

在這波便利店浪潮裡,傳統零售商和投資機構,更為青睞連鎖便利店。而京東、阿里則主要爭奪“夫妻老婆店”,以改造“夫妻老婆店”的方式迅速擴張,蘇寧則選擇自營做連鎖便利店。三大巨頭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著行業的神經,也深深影響著整個中國便利店的發展。

未來實體便利店和電商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優勢才是行業競爭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