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有四個嫡生兒子,爲什麼最後卻是小兒子拖雷繼承家產?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變,算是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後世幾百年,冥冥之中在這個悲劇的背景下,演繹著一段段蒼涼的歷史循環。

公元1227年,靖康之變之後的第一百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去世。三年前,他剛剛結束了第一次蒙古西征,蒙古鐵騎的兵鋒已經到達了中亞里海和南亞印度河流域。他的身後,留下了一個橫跨歐亞的疆域空前遼闊的軍事化蒙古汗國。此外,成吉思汗還留下了許多繼承自己戰鬥基因的子孫,他們將沿著成吉思汗生前制定的戰略,推進對於更多周邊政權的軍事征服。

成吉思汗嫡出的兒子有四個——長子朮赤(當時已經去世),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這四個人各有特點,所以,成吉思汗生前,曾經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考慮。長子朮赤,雖然性格敦厚,老成持重,但因為長期被懷疑不是成吉思汗親生,早早淡出了接班人的陣容;次子察合臺雷厲風行,但性格暴躁,他也不是汗位的合適人選;三子窩闊臺善於權謀,性格穩重,是成吉思汗經過權衡,定下來的法定繼承人;而四子拖雷,能征善戰,做事幹練,是成吉思汗生前最喜歡的兒子。此外,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傳統,拖雷後來繼承了成吉思汗大部分的領地,軍隊和牛羊。這四個兒子,成為成吉思汗死後,蒙古汗國的四個主要政治派系。


成吉思汗有四個嫡生兒子,為什麼最後卻是小兒子拖雷繼承家產?


老三窩闊臺雖然被成吉思汗指定為繼承人,但當時的窩闊臺,還需要通過庫裡勒臺大會的正式法定程序,才可以正式即位。所謂庫裡勒臺大會,相當於當時蒙古人的一種民主代表大會制度,只有當蒙古人掌權的各派勢力都在場的情況下,共同決議之後,窩闊臺才可以合理又合法地登上蒙古大汗的寶座。然而,成吉思汗死後,庫裡勒臺大會一直都沒有組織成功,這裡面除了有徵戰中的諸位王子王孫們無暇出席之外,不可忽視的就是政治因素。老大朮赤生前和老四拖雷關係很好,這種關係又從上一代延續到了下一代。後來朮赤的繼承人——他的次子拔都,同朮赤一樣支持拖雷以及拖雷後代的“拖雷系”。老三窩闊臺的即位,則是朮赤家族不想看到的。所以對於朮赤家族來講,慢慢磨洋工,庫裡勒臺大會能夠拖一天是一天;而老二察合臺,因為素來和朮赤脾氣相沖,所以堅定地同窩闊臺站在了一起,希望窩闊臺能夠早日即位。在等待庫裡勒臺大會召開的那段日子裡,拖雷作為“幼子守灶”的唯一人選,代替死去的成吉思汗監國。

拖雷這一監國,就監了兩年多。

-----------------

備註:本文是一本書的其中一個小節,整本書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國史》。欲知上下文,請關注“唐島漁夫”頭條號。更多最新內容,請關注天涯煮酒論史版塊的原帖——“打亂順序重讀中國歷史”,原貼已更新三十五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