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美國到底有多豪:二戰對蘇援助,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二戰爆發後,納粹德國迅速佔領歐洲大部分地區,法國投降,英國面臨極大威脅,在此情況下,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該法案授權總統可以出售、交換、轉讓和租借的形式向那些對美國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的國家提供軍事援助。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蘇聯大片國土很快被德軍佔領。面對歐洲的嚴峻形勢,美國總統羅斯福確信納粹德國才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他堅定地認為,蘇聯成功抵抗德國東進步伐,對維護美國國家安全有重要意義。

於是,美國暫時放棄對社會主義蘇聯的敵視態度,在同年10月將蘇聯納入《租借法案》的受援國範圍,向其提供大量戰略物資。事實證明,這一援助是明智的,它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不可或缺的因素。

探秘美國到底有多豪:二戰對蘇援助,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美國對蘇聯實施《租借法案》後,向其提供的援助物資通過多條線路運送,主要有三條:

其一是從美國西海岸港口到蘇聯太平洋港口的北太平洋航線。這條路線被證明是非常重要的,在二戰期間運往蘇聯的租借物資中大約有一半是經由此路線輸送的。

其二是通往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北極航線。這條路線幾乎是自殺性的,受護送的船隊始終受到德國艦艇和駐紮在挪威的德國空軍的襲擊。

其三是波斯灣—伊朗線。這條路線到達伊朗後轉鐵路運輸的基礎設施還須建設和完善。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北太平洋航線。

一、北太平洋航線的開闢

北太平洋航線的起點是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沿途經過臨近阿拉斯加州南部的荷蘭港和基斯卡島,以蘇聯遠東太平洋上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港口為終點。美蘇經濟合作與交流為此航線的開闢奠定了基礎,做出開闢該航線的決定不是一帆風順的。由於該航路靠近日本領海,因而存在不可忽視的安全問題,但日本並未採取敵對行動。

(一)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設立領事館

十月革命後,美國一直不承認蘇維埃政權,但隨著世界格局的發展演變並受日本在遠東侵略等國際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美國於1933年11月與蘇聯建交。蘇美建交以後,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進展比較順利,蘇聯接受了由美國提供的大量先進的製造技藝、工業設備及原材料,這對蘇聯工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隨著美蘇兩國關係的發展,美國希望兩國間的貿易往來能夠更加便利,於是在1940年7月首次向蘇聯提出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建立美國領事館的建議。經雙方協商,蘇聯對此表示同意,美國駐蘇聯符拉迪沃斯託克領事館於1941年2月13日正式宣告成立。美國在蘇聯政府允許的情況下,於1941年8月在該領事館委任船運顧問並安排海軍觀察員,以便將此地的日常工作及時彙報給在美國本土的海軍總部。

探秘美國到底有多豪:二戰對蘇援助,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該領事館的成功建立為美蘇的外交活動提供很大便利。此外,符拉迪沃斯託克又是蘇聯遠東太平洋上的重要港口,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美國將其作為對蘇實施《租借法案》之北太平洋航線的終點站便水到渠成了。

(二)航線的啟用

1.開闢與阻力

莫洛托夫在1941年7月訪美期間提出了開闢北太平洋航線的建議。羅斯福總統同意蘇聯船隻從美國西海岸港口(西雅圖和舊金山)裝載供應物,並由這些船隻穿過北太平洋到達符拉迪沃斯託克以及蘇聯遠東太平洋沿岸的其他港口。蘇聯希望憑藉《蘇日中立條約》來確保運送物資船隻的安全。這樣,《租借法案》物資通過西伯利亞鐵路能夠被更快更安全地運到蘇聯烏拉爾綜合工業區的馬格尼託哥爾斯克和蘇德戰爭前線。

探秘美國到底有多豪:二戰對蘇援助,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但是美國仍有不少人士反對開闢這條航線。這種質疑以符拉迪沃斯託克港口的地理位置為根據,因其與日本東京的航空距離只有675英里,其附近海域距日本領海以及日本控制的海峽和軍事基地都非常近,所以很容易被日軍襲擊。這種說法客觀上是有道理的,但歷史事實證明,日本在美國援蘇期間未與蘇聯開戰,而是集中兵力於亞洲和太平洋戰場。

2.安全問題

如果日本襲擊蘇聯將不利於從北太平洋航線運送援蘇物資,於是美國公開表示要援助蘇聯以

挫敗日本侵蘇計劃。羅斯福為此要求國務卿於1941年7月6日直接致函日本首相近衛文麿,信中稱美國得到了日本打算對蘇聯採取敵對行動的種種情報,並委婉地要求日本保證不進攻蘇聯。日本的松岡洋右外相答覆說,日本要遵守同年4月簽訂的《蘇日中立條約》[2]。美國由此從某種程度上達到目的。可見,牽制日本這個勁敵,對美國製定援蘇政策也是一個重要動機。

《朴茨茅斯條約》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確保運輸安全的作用。它是在1905年日俄戰爭後訂立的,規定拉彼魯茲海峽(北海道和薩哈林之間)在協商之下保持開放,薩哈林與俄國大陸之間的海峽也如此。《蘇日中立條約》承諾,日後日本每屆政府都將維持拉彼魯茲海峽現狀並將其作為永久自由走廊。這一海峽正是美國援蘇物資運抵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必經之路,在此條約基礎上蘇聯船隻能夠相對安全地經過這裡。

3.解決運輸困難

北太平洋航路的正常運作需要足夠的運輸工具,由於船隻匱乏,蘇聯政府多次借用美國商船用於運輸以確保租借物資順利供應。

斯大林於1942年2月18日寫信給羅斯福,他表示在運送從美國購買的軍火和物資這個問題上蘇聯方面遇到很大困難。斯大林認為,最適宜的方法是借鑑英國把軍火運到阿爾漢格爾斯克州時使用的辦法,即由提供軍火和物資的英國軍事當局自己選擇船隻以及監督它們在港口的裝貨工作,並將其護送至目的地港口。斯大林說:“如果運送軍火和護航船隻到蘇聯港口的同樣辦法也被美國政府所採用,蘇聯對此將非常感謝。”

斯大林於1942年10月7日再次告知美國,向蘇聯運送軍用物資的困難主要是缺少船隻。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蘇聯政府準備對美國運往蘇聯的物資數量進行削減,並準備暫時放棄坦克、大炮、彈藥、手槍等軍事物資的輸入。

探秘美國到底有多豪:二戰對蘇援助,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同時,蘇聯要求美國能夠保證每月至少運送500架殲擊機、8000~10000輛卡車、5000噸鋁和4000~5000噸炸藥。斯大林還強調,蘇聯在接下來的一年內需要200萬噸穀物(小麥)和儘可能多的油脂、濃縮食品和肉罐頭。如果美國同意支援蘇聯哪怕是20~30艘船來補充船隊,蘇聯船隻將可以經由符拉迪沃斯託克運進更多糧食。

(三)航線的運輸情況

1、各類物資在總運量中所佔比例

對俄議定書是美國援助蘇聯的主要依據,筆者結合現有資料將這一過程分為七個時期:議定書出臺前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議定書時期、里程碑協議時期以及租借終止期。每個文件執行過程中經北太平洋航線所運物資的種類和運量等.

探秘美國到底有多豪:二戰對蘇援助,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這七個時期的情況如下:

(1)1941年6—9月,即《租借法案》正式對蘇聯生效以前,美國通過北太平洋航線向蘇聯供應的貨物有少量汽車和大量金屬、化學制品、石油、機械和食物;

(2)1941年10月初——1942年6月底,即《第一議定書》期間,蘇聯接受的糧食數量佔美國同期各航線運輸總量的一半,其他物資很少;

(3)1942年7月初至1943年6月底,即《第二議定書》期間,此條航線承擔了佔各線路總運量一半以上的石油、機械、食物和化學制品,汽車和金屬大概佔總量的三分之一;(4)1943年7月——1944年6月底,即《第三議定書》期間,石油運輸幾乎全部利用此條航線,運輸的機械佔運輸總量的一半以上,鐵路器材、食物和化學制品的運量幾乎是總量的一半,金屬和其他物資佔總量的三分之一,並運進少量汽車;

(5)1944年7月——1945年5月12日,即《第四議定書》期間,除汽車數量較少外,其他類物資運量都為總量的一半或以上;

(6)1945年5月13日——9月2日,即里程碑協議期間,各項物資運量在總量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7)同年9月3—20日租借終止期內,美國經此路線為蘇聯提供了鐵路器材和汽車的全部,以及除石油外的很大比例的其他類貨物。不難看出,食物供應總量最多,並且在各階段持續佔有很大比重;機械、石油、金屬以及化學制品除在《第二議定書》執行期間供應很少外,在其他階段也都佔有很大比重。

2、年運量及總運量

美國對蘇聯的援助接近五年之久,北太平洋航線運送物資總量佔美國援蘇物資總量的一半。

探秘美國到底有多豪:二戰對蘇援助,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每年經北太平洋航線運送的美國援蘇物資數量幾乎達到各條路線總運量的一半。從1941年6月至1945年9月,援蘇貨物數量不斷增多。正如美國羅斯福總統在1942年10月9日給斯大林的信中所言:“我還在設法用我們的一些商船增加你們在太平洋的物資運輸量。”可見,該航線為運送援蘇物資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北太平洋航線特點

(一)可通航時間長

北太平洋航線主要以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為起點,並以蘇聯遠東太平洋上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港為終點。該港被譽為“俄羅斯的開放之門”,是蘇聯在遠東地區的重要對外交流港口。它位於日本海海岸,進港船隻必須穿過拉彼魯茲海峽。處於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得該航線備受爭議。

結冰期是影響物資運輸的一個重要因素。緯度高低直接導致結冰期的長短,北太平洋航線緯度低於北極航線,其冬季結冰期比北極港口短,即使在冬季也不妨礙貨船正常行駛。可通航時間長、貨船往返次數多,就意味著蘇聯能夠獲得更多的戰略補給。可通航時間長,使該航線比北極航線更佔優勢。

(二)安全而穩定

北太平洋航線也有其劣勢,即總距離較長(耗時長)。從美國出發到蘇聯東部港口的貨物要經西伯利亞大鐵路才能抵達蘇聯戰場。符拉迪沃斯託克距離舊金山5250英里,距離蘇聯西部6350英里,援助物資經此路線即從美國舊金山運到蘇聯戰場的總長度為11600英里。在正常情況下,輪船須花費20天才能完成一次運輸,從港口轉西伯利亞鐵路抵達蘇聯西部通常又要花費10天,因此,完成一次運輸總共需要一個月。

探秘美國到底有多豪:二戰對蘇援助,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但是,北太平洋航線的優勢大於劣勢。原因有二:

其一,由上文可知北太平洋航線較為安全,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戰略物資,完全能夠彌補其單個週期耗費時間長的缺陷。蘇聯為了保證自己的後方安全,一直注意不去刺激日本。美日太平洋戰爭期間,蘇聯也持中立態度。

1942年,美國杜立特從大黃蜂航空母艦率領飛機隊空襲日本東京,飛機因油料不足返回時有一架迫降蘇聯境內,結果一直被扣押到蘇聯參戰為止。日本出於集中全力對抗美國的考慮,也儘量與蘇聯保持友好避免引發戰端。而北極航線雖然離戰場近、耗時較短,但始終遭受法西斯國家的襲擊,導致理論上效率高實際上損失大。

其二,由上文中的統計數據可知,在美國援蘇期間佔半數的物資是通過此航線被運往蘇聯的。可見,北太平洋航線的運量確實很大,此航線最終被證明是卓有成效的。

三、結論

北太平洋航線為蘇聯取得衛國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經該航線美國為蘇聯戰場提供了大量戰爭所必需的軍用物資以及後勤補給品,應該予以重視。對蘇援助是以四個對俄議定書為依據的,美國在這些議定書執行前後的幾段時間裡也使用該航線向蘇聯運送了一定數量的物資,還有一些是超出文件範圍的額外供應。但也應該指出,美國給蘇聯以援助也是從維護自身的根本利益考慮的。一旦蘇聯崩潰,後果將不堪設想,不但歐洲難以解放,甚至美國也自身難保,這是它不願意看到的。

可以說美國對蘇聯實施《租借法案》的影響是相互的,美國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加大生產力度向蘇聯提供儘可能多的戰略物資,為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同時,美國在同盟國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並且壯大了軍工企業等各類製造工業的生產規模,戰後美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政治經濟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