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习论语」知命、知礼、知言的重要性

中国式管理曾仕强

品读文化经典,传播圣贤智慧!


「日习论语」知命、知礼、知言的重要性

原 文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注 释

知命:即知道自己的命运和使命。

知言:即辨识对方所说的话是否正确。

义 释

  《四书集注》:程子曰:“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不知礼,则耳目无所加,手足无所措。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正。尹氏曰:“知斯三者,则君子之事备矣。弟子记此以终篇,得无意乎?学者少而读之,老而不知一言为可用,不几于侮圣言者乎?夫子之罪人也,可不念哉?”

  《四书蕅益解》:

知命只是深信因果耳。知礼。则善于观心。所谓约之以礼。知言则善于闻法。所谓了达四悉因缘。

《论语新解》:或说此章系《论语》之终篇,特具深意。然相传《鲁论》无此章,则是郑玄以《古论》校《鲁论》而取以补其缺者。然《古论》以子张问两章别出〈子张篇〉,则此章是否亦为《古论语》之最后一章,在〈尧曰篇〉之后乎?此已无可考。抑岂郑玄之意,谓此章乃孔子论学中总挈纲要之言,故特以系之〈尧曰篇〉末,以见其重终之意乎?今皆无可深论矣。

又按:此章古本皆作“孔子曰”,惟朱子《集注》本作“子曰”。或疑朱《注》误脱一孔字,否则朱子疑“孔子曰”三字为例不纯而删去孔字也。

今 译

孔子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和使命,便不能成为一个君子;不知礼,便无法立足社会;不知辨识别人语言的是非,便无法辨别人的好坏。”

主 旨

孔子说明知命、知礼、知言的重要性。

「日习论语」知命、知礼、知言的重要性

引 述

“命”包括命运和使命,知命便是知道自己的命运,并且抉择自己所要达成的使命。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途径,我们知命,表现在既然生而为人,就应该发扬仁、义、礼、智的精神。不论活得多久,都要尽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接受生死有命的安排,用心求得好死!在接受命运的同时,抉择自己此生所要完成的使命,竭尽所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完成到什么程度,但求死而无憾,毫无愧怍。

《季氏篇》记载:“不学礼,无以立。”和这里所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是同样的意思,目的都在以礼自律,发挥人类的真正自由,把仁德表现出来。

人和人相处,贵在彼此互相了解,所以知人和知己同样重要。言为心声,一个人所说的话,足以代表他心中的思虑。通过一个人的言语,来了解他的观念和行为,应该是可靠的方式。不了解一个人所说的话,实际上很难了解这一个人。

生 活 智 慧

(一)命运不完全控制在我们的手中,就算依正道而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我们不主张以胜败论英雄,便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经常带来不可预测的变量。然而使命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述而篇》所说“从吾所好”,就是按照自己的抉择,来决定自己此生所想完成的使命。至于最后的结果能不能达成,那就尽人事以听天命,都乐于承受。

(二)既然安于天命的局限性,则无可奈何的命运显得并不重要。所要注重的是知礼、学礼,要求自己不断进德修业,以求合理地安身立命,而不忧不惧。

(三)《卫灵公篇》记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道是所有人都应该恪尽的本分,却时常由于道不同而不相为谋。于是结合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共同努力,以求学而优则仕,同时仕而优则学(《子张篇》)。这样,知人便成为必修的课题,透过知言来知人,也是人生的重点。

建 议

学习仔仔细细听懂人家的话,并且设法让人家能够从容不迫地吐露心声。

「日习论语」知命、知礼、知言的重要性

別 裁

古代中国人讲三理,本来三理的“理”是礼,中国文化有三礼,即“周礼、礼记、仪礼”为三礼。宋明以后又有三理的说法,读书人必须懂三理,是“医理、命理、地理(堪舆)”这是由孝道的观念来的。知识分子要懂这三理,因为父母病了,自己要懂得照顾,这就要懂医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要懂算命。父母这年有问题,为儿女的要特别小心。万一出了事,要找个好风水,就得懂地理。

因此有一位精于算命的朋友引用这句话,说孔子主张知识分子必须懂得算命,实际上孔子这句话,并没有提到算命,孔子的时代,还没有用八字来算命的事,用八字算命兴起在唐代,严格说来早一点在南北朝才有,中间加上了印度传过来的文化,如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的动物生肖,是由印度传来的,我们原来只有地支,没有配上这些动物,东汉以后印度传来了这一套,到唐代才形成算命的学问。而算命之术分许多大派,同样的八字用这一派方法算很好,用另一派方法算又很坏。在算命者说来,历史上最好的命是乾隆,他八字内地支涵的四个字是“子、午、卯、酉”,叫作四正的命,乾隆的命好,历史上的皇帝,没有比他更舒服的,六十年的太平皇帝,活到八十几岁,所以自称十全老人,样样好,只有当这种皇帝还蛮舒服,历史上其他皇帝,没有一个不忧患的。可是有一个人的八字和乾隆一样,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而为叫化子。那么这个命怎么去算?像这样的算命例子多得很,算命的人却说,因为地区不同,乾隆生在北方,那叫化子生在南方。在空间上,同一房间两张床上出生的,还是有差别,这叫移形换步。变动一步,所看的对象,形态就变了,形态变了,结论就不同。如果要讲这一套,那么一个人连路都不敢走了,这中间就有一个道理,所谓“魔从心造,妖由人兴。”

孔子所讲的命,其真正意义,指宇宙的某一法则,人事、物理、历史的命运,时间空间加起来,形成这一股力量的时候,人对他没有办法转变,这就是命。现在我们称它为“时代的趋势”。势在那里的时候,像汽车那股动的力量还没有完,没办法停止,历史时代有他的前因后果,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会形成这样?所以这个“命”很难讲。就现代来说,我们的八字早已算好了,不过不是生辰八字,而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八个字。中国古代有“天命之谓性”的“命”又是另一种解释,解释作宇宙生命之命,如果我们把《论语》中这一句解释作生命之命,又牵涉到哲学问题了,而命运之命包括了哲学与科学的问题,也是非常难研究的。孔子这里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不知道时代的趋势,对于环境没有了解,不能有前知之明,无法为君子。

“不知礼,无以立也。”这个礼包括了文化,以前我们再三的解释过了,不多说了。简单说,一切礼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道理、人生道理要懂得,假使不懂,就无法站立在这人世间,就永远跟着环境转,自己没办法特立独行。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照文字解释,不知道说话,无法作人。人怎会不知言?各个都会说话,这个“言”就代表言语文化,比如古人先贤告诉我们的话,我们不能深切真正了解,就无法作人处世。如《论语》,是孔子的人生经验,告诉了我们,不懂,就不知怎样作人做事。

这一节书到此结束了,就是自“子曰:学而时习之。”开始,全部《论语》二十篇连起来,都是学问。学问不是知识,不是文字,学问是拿人生修养来体验,随时随地来学习,才能达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这样,才能算是“知言”,才不是白读了《论语》。我认为《论语》的精神大致是如此。对与不对,我也不知道。我的学识止于如此,如果明天更有深造,那又另作别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