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开封地底下的六座古城

现代的考古发掘往往会验证着诸多的历史传说,比如开封市一直流传的“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如今已被证实的确存在。

考古发现,在现代开封地下3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分别为战国时期魏国大梁城、唐代汴州城、北宋国都东京城、明朝开封城、清代开封城,一层层叠压,形成叠罗汉的形状。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开封地底下的六座古城

城摞城叠构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一个:黄河泥沙。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开封地底下的六座古城

开封地理位置

古代由于运输的需要,城市选址必然靠近河流,开封城周边就有极为优越的水利网络设施,这里一马平川,河湖密布,交通便利,同时地势较低。

水能造就开封城,同样的,也正是水毁坏了历次的开封。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开封地底下的六座古城

黄河-“悬河”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秦大将

王贲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大梁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坍塌,魏王出降,魏亡。

大梁城毁的同时,淤泥也渐渐淹没了过往的大梁城。

但即使是前朝开封城被毁,但考虑到良好的水利因素,后朝还是依然在前朝基础上继续建城,而黄河从上游穿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后,进入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流速降低,从中上游带来的巨量泥沙,至此便大量沉积下来。到了开封境内,这种现象最为明显。据统计,每年有3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内,使这段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开封地底下的六座古城

黄河古河道

到了金朝时期,黄河开始更加桀骜不训,开始向开封方向大改道,此后的1000多年里,黄河决口300多次,其中大水进城的就有7次。

史载,公元1305年黄河决口,把开封城淹没迨尽。

公元1642年为击退李自成农民军,明军掘开黄河堤,“城从内皆巨浸,所见者钟鼓两楼、群藩殿脊、相国寺顶、周邸子城而已。”高大的开封城墙几近淤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儿墙。大水过后,37万人仅存2万余人, 开封城元气大伤。

黄河带来的淤泥就像封存一样将开封城的历史一遍又一遍掩埋,对于古代的开封城来说,可谓“成也黄河,衰也黄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