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昔日撂荒地成致富「聚寶盆」 小花椒帶動地方大發展

【核心提示】“椒寶寶”成了“金娃娃”,一顆小花椒帶動一方大發展。北西城村花椒發展的“蝶變效應”,帶來襄汾花椒產業的蓬勃興起。以北西城為點心,形成了以汾城鎮沿西山一帶的南西城、大有村、太常村等種植花椒5000餘畝。趙康鎮汾陽嶺沿線2000畝,新城鎮蒙亨村3000畝三大基地。並輻射帶動了大鄧、古城等兩個鄉鎮發展。截至目前,襄汾縣花椒特色經濟林種植面積累計達到1萬餘畝。

“今年特別好,每畝地毛收入在1.5萬元左右。我家的5畝花椒純收入應該在5萬元以上沒啥問題。今年雖然忙點兒、累點,但咱心裡美。”近日,在襄汾縣姑射山腳下的汾城鎮北西城村胡武奎的家裡,說起今年的花椒收成,胡武奎掐起手指算起了賬。

“今年我們村花椒收入每畝超過萬元的多得很,你看看村裡新蓋的房子,還有路上跑的車子,很多都是這些年賣花椒後買的。”順著胡武奎指的方向,筆者看到村裡蓋新房的多了,村民買的私家車也多了。與幾年前相比,北西城村舊貌換新顏。

近年來,該村充分利用山腳荒坡退耕還林地多的優勢,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大力發展花椒種植,全村花椒種植面積達2000餘畝,產值在60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7660元,讓昔日撂荒地成為致富“聚寶盆”,小花椒成為增收的“金娃娃”。

“我們普遍種植“大紅袍”,這種花椒的特點是油性大、味香,特別是這種兩個、四個一朵的被稱為‘梅花椒’,是花椒中的特等貨,今年每公斤賣到了百餘元。”68歲的花椒種植大戶魏永發聊起這花椒致富經先從品種角度說開了。他家的12畝花椒樹全是8年以上的盛果樹,每畝可以產150公斤乾花椒,光賣花椒總收入就在13萬元以上。“家裡還有餘下的4畝地本來種的小麥,現在全種上了花椒,別看樹齡小,也有好幾千元的收入呢。”魏永發說起花椒來底氣十足。鄰居打趣地說:“老魏現在走在村裡,腰桿子也硬了,說話聲音也洪亮了,誰讓人家是‘大戶’呢。”

“花椒日常管理兩個人就足夠了,就是採摘是麻煩些。我們今年採摘花椒僱請的就有十七八個人,人工費按照5元每公斤計算,光工錢就上了萬。花椒這個東西嬌貴,採摘下來就得趕緊晾曬,不然的話色澤和品質就會有所下降。為此,今年還專門買了烘乾機,這樣陰雨天也不愁了。”說起這花椒種植老魏也講得頭頭是道。

管理相對簡單,但必要的管理技術服務和配套設施也要跟上。花椒豐產豐收的背後,北西城的花椒技術管理也日漸成熟,配套設施也日趨完善。20人組成的花椒管理技術隊經常幫助村民免費修剪、提供技術支持。68歲的胡栓虎是村裡花椒管理技術隊的隊員,他介紹說:“我們這些人接受新技術比較快,自己也有一定的種植經驗,經過縣林業局的培訓後,給老百姓講解,免費推廣花椒技術。我們村裡有70%的人口都是靠著種植花椒走向致富路的。”“今年村裡又鋪設了水利設施,新增了300畝水澆地,配套建設林區生產管理道路4500米,灌溉機井1眼及配套電力、管道等設施,現在70%的花椒地都能澆上水,明年我們再上一批水利設施,加上技術小分隊的幫扶,我們村的花椒就成了。”胡武奎接過話茬說,

“這些年,我們一直致力於花椒產業的發展,北西城村是退耕還林非常成功的村子,2002年退耕還林發展了600畝花椒基地,我們重點在品種改良和管理技術培訓服務上下功夫,到目前已經形成了千畝花椒基地。”林業局的工作人員李俊彥說。

“椒寶寶”成了“金娃娃”,一顆小花椒帶動一方大發展。北西城村花椒發展的“蝶變效應”,帶來襄汾花椒產業的蓬勃興起。以北西城為點心,形成了以汾城鎮沿西山一帶的南西城、大有村、太常村等種植花椒5000餘畝。趙康鎮汾陽嶺沿線2000畝,新城鎮蒙亨村3000畝三大基地。並輻射帶動了大鄧、古城等兩個鄉鎮發展。截至目前,襄汾縣花椒特色經濟林種植面積累計達到1萬餘畝。小小花椒這個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椒寶寶”正在成為襄汾縣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全面小康的一項重要農業產業發展支撐。(通訊員 焦玉龍 賈玎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