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股民爲何頻繁虧損?不當羣體心理與行爲或爲重要原因!

隨著社會經濟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已經由以往少數富人群體變為一個有著上億人數的巨大群體,同時伴隨著各種股票機構、論股專家、意見領袖以及股民論壇的出現,個體行為向群體行為演化的趨勢愈加明顯,有關群體心理與群體行為在這個市場中也暴露無疑。本文通過對網絡環境下股票市場中的眾多群體心理及行為因素的分析,提煉出網絡環境下群體心理與行為的相關特徵,發掘其產生的內在緣由,希望對廣大投資者提供有效的參考價值,促進其理性投資。

現今中國股市群體有著上億人數,其中中小投資者佔比極高,他們是投資虧損的主要群體,也是政府與市場應該保護的主要對象,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小投資者非理性“投機”的錯誤心態,研究網絡環境下股票市場中群體心理與群體行為,有利於提醒我們時刻保持對市場的一種"中性"心態,不被市場或樂觀或悲觀的情緒所感染而"矇蔽"自身的心智,在價值投資的觀念下進行理性投資。

網絡環境下股民為何頻繁虧損?不當群體心理與行為或為重要原因!

一、網絡環境下群體心理具有群體極化特徵。

群體極化是指群體成員中原有的某種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度從原來的群體平均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現象。根據這種理論,原來群體支持的意見,討論後會變得更為支持;而原來群體反對的意見,討論後反對的程度也會變得更強,最終使群體的意見出現極端化。群體極化的現象在股票市場中是普遍存在的,表現為股民群體常做出比實際情況更一致和極端的錯誤決定。

2016年6月的股災,主要是中國經濟硬著陸、GDP增長速度持續下降、全球經濟下行等國內外多重因素造成的,並非僅僅是股指熔斷機制與新股IPO提速之責任,當時背景下,一些有失偏駁的言論的出現,正是體現了網絡環境下群體心理極化特徵的負效果。

二、網絡環境下群體行為具有群體歸屬感特徵。

群體歸屬感是個體自覺地歸屬於所參加群體的一種情感。有了這種情感,個體就會以這個群體為準則,進行自己的活動,認知和評價,自覺地維護這個群體的利益。群體歸屬感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群體懷有強烈的信念和價值認定,即相信群體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其二,願意為群體的利益付出努力,即把自己的努力與群體的利益結合起來。其三,有強烈的保持群體成員資格的願望,即看重自己的群體成員身份。

股市群體中的中小投資者,為獲取更多投資信息,經常在股吧論壇中進行評股論股。在現實社會中,時空的侷限使大家不可能隨時聚在一起,就同一個話題展開討論,而網絡環境則實現了這一夢想,大家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長期磨合使這一群體相對穩定下來,有些人在群體中擔任了自己在現實社會中想擔任而未能實現的角色。他們自身的定位在網絡中得到了滿足,有一種親切感和歸屬感。甚至在每逢國家發佈“加息加準”等不利於股市上漲的政策時,他們會集體發出抵制聲明,已維護自己以及群體的利益。

網絡環境下股民為何頻繁虧損?不當群體心理與行為或為重要原因!

三、網絡環境下群體心理具有“少數跟隨多數”與“集體無意識”的特徵。

“少數跟隨多數”指個人在群體決策中失去獨立的判斷力,以一種從眾的心理跟隨大多數人行動;“集體無意識”指個人跟隨群體的行動並不是有意的,而是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後陷入一種無意識狀態。對於群體行為的“無意識”,德國文學家弗里德里希·席勒曾評價說:“任何一個人,作為個體來看,都是足夠理智和通情達理的,但是如果他作為群體中的一員,立刻就成為白痴一個”。

股票市場作為一種典型的人類社會活動,其中的集體無意識現象也同樣常常存在,這一方面是因為股票市場參與者之所以來到這個市場,其本身一定具有某些共同的性格特徵,另一方面是因為股票市場本身的波動性等特徵更容易將個體的心智潛移默化地轉向集體的意識。

股票市場參與者的逐利性、投機性等共同特徵決定了其很難淡化自己在市場交易中的得失觀,也較難以更長遠的視野和更遼闊的心懷來思考問題、處理交易,這天然地不利於交易者規避集體無意識現象的干擾;股票市場的波動性和流動性特徵天然地是將集體無意識現象所導致的買賣行為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外在條件,而這又將進一步"反射"和"強化"參與者的集體無意識。

例如在股票市場中絕大部分股民都認為多數的決定是合理的,於是就在自己毫不瞭解市場行情及上市公司情況的狀況下,盲目依從他人跟風操作和追漲殺跌。同時,群體中的悲觀預期心理極具殺傷傳染性,即使股價已跌至相當低的水平,但絕大多數股民都如同驚弓之鳥不敢再次入市,致使股價進一步下跌。[]此外,博傻心理也體現了群體的愚昧性。許多股民並不研究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股票的投資價值,只要有人買就跟著買,有人賣就跟著賣,造成股價的大幅振盪,市場風險極大。可以說,股市群體的心理行為大致依次是,希望、跟風、狂熱、保守、失望、悲觀和絕望。毫無疑問,盲目地跟隨群體的結果將是註定失敗的,而大部分人卻喜歡融入群體中,希望通過融進群體來分享快樂和分擔痛苦。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當理性的個體融進群體之後,個體的理性和判斷力將會消失,他不會再利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而是被群體的行為和情緒所代替。

網絡環境下股民為何頻繁虧損?不當群體心理與行為或為重要原因!

上述三種特徵雖然多體現了群體行為與群體心理的負面影響,尤其在新時代壞境下,股民多用手機軟件進行買賣操作,因其方便、快捷與安全的特點,為廣大股民所喜愛,但是這種便利也在某種層度上促使盲目更風與頻繁買賣等不良操作心理與行為的產生,致損失慘重。

探討股票市場中的群體行為與群體心理現象,一方面是要提醒我們時刻保持對市場的一種"中性"心態,不被市場或樂觀或悲觀的情緒所感染而"矇蔽"自身的心智,儘量以"客觀的"市場存在來判斷市場的基本格局並進而擬訂自己的交易計劃,另一方面還可以據此設計一些諸如“止盈止損線”等來作為“洞察市場”的工具,使我們脫離烏合之眾,避免人性心理問題對投資的干擾,躲開群體思維和情緒的影響,進而促進自己的投資收益率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