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從「有恨無人省」到」九死南荒吾不恨「用時11年,你需多久?

蘇軾一生中三次被貶,四十五歲被貶湖北黃州,五十九歲被貶廣東惠州,六十二歲被貶海南儋州,累計將近

十一年。在此期間蘇軾完成人生的蛻變。而在元豐二年,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政而獲罪下獄,最終被貶黃州,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貶謫生涯。在蘇軾剛到黃州的時候心境是怎樣的,我們可以從他的很著名的《卜算子》體會一下。


蘇軾從“有恨無人省”到”九死南荒吾不恨“用時11年,你需多久?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住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就這首詞就是他剛到黃州的時候寫的,缺月掛在個疏桐上這種孤寂的場景,蘇軾剛到黃州的時候,住在一廟裡,定惠院。一個人住在一座廟裡聽著那個滴漏,滴答滴答滴答的,好像在計算他生命的時間一樣,突然地漏停了,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他用這個“漏斷”來揭示出當時的那種孤獨,本來還有漏滴在伴著他,現在連漏都斷了,這會兒才發現靜得可怕是那麼的孤寂。這是恐怖的靜沒有朋友、沒有交往、沒有書信、沒有交談,就是“漏斷人初靜”。


蘇軾從“有恨無人省”到”九死南荒吾不恨“用時11年,你需多久?


在這個清冷的世界裡,我是一個幽人像一隻孤雁一樣沒有人生方向。本來在生活當中就是悲劇,詞中再次把這種悲慘再次昇華,或許這樣在蘇軾心靈上能獲得一點平衡。作者在這個時刻來寫自己此刻內心的糾結、難過和孤獨。我就像那受了驚嚇的鳥兒,我心裡有恨。這種恨沒人搭理這就自己的命運吧。蘇軾恨管不住自己嘴;恨自己話太多;恨這個變法的過程當中,自己提點意見就給他弄到黃州來了;還恨自己以前才華太高了,所以人生當中原來可能都是優勢的,都是值得炫耀的部分,現在都轉化成為恨了。寫到極致的悲慘,極致的孤獨。

蘇軾把自己比喻成這隻鳥”飛啊飛啊,“揹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哪個枝都不能停,這些樹枝全都沒葉子,停在哪個枝上都很危險,這代表了一種缺乏安全感的意識,它缺乏安全感,它落到哪兒都會覺得都有問題,最後就落在那沙洲上邊。那沙洲是退潮的時候是沙洲,潮一漲就沒了,這只是個暫棲之地。那就是說,待在一個地兒就得飛起來,待在一個地兒就得飛起來,讓蘇軾驚恐不安。


蘇軾從“有恨無人省”到”九死南荒吾不恨“用時11年,你需多久?


對於剛剛經歷過一場嚴重政治迫害的蘇軾來說,劫後餘生的感覺無疑是痛苦而憤懣的,《卜算子》正是表達了蘇軾初貶黃州時彷徨痛苦的心情,以及那種寧願寂寞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態。而在十一年後被流放到海南島三年之後,六十六歲的蘇軾準備回到中原。而此時的蘇軾卻又是另一種心境。在宋哲宗元符三年的六月二十日,蘇軾晚上乘船離開儋州回大陸,在海上他寫了一首詩: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蘇軾紹聖四年被貶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島,元符三年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貶到遠方的官員,遇赦酌量移到較原地靠京城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廣西合浦、靈山等地),在海南島稽留的時間正好是三年零八天。這首詩就是寫渡海北上那個晚上的情景。


蘇軾從“有恨無人省”到”九死南荒吾不恨“用時11年,你需多久?


頭一句說發船渡海正是三更時分,參星橫掛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轉得很低。可能是當時的真實情景,也可能不是,只是用來說明渡海的時間是在半夜裡,也說明黑夜即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頭,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將獲得新生,這是一種比喻。後面三句也都是採用這種借景為喻的手法。 第二句說,連綿下個不止的陰雨,總有止的時候,成天刮個不停的風,也總有停的時候,它們“也解晴”,也能變成風靜晴朗的天氣。也可能當時確是雨霽雲收風平浪靜,但這裡主要的用意不在寫景,而在比喻,說明他受到各種打擊和排斥 , 也總有結束的時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經風雨見到晴天那樣,心情舒暢,充滿希望。


蘇軾從“有恨無人省”到”九死南荒吾不恨“用時11年,你需多久?


第三句說,天上的烏雲散了,一彎明月掛在天空,不知這景緻是什麼人安排點綴的?這景色主要也是用來作比喻的,意思是說,這次遇赦,不知是誰在朝廷幫忙說情,為我驅散政治上的烏雲的?第四句說,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顏色,本來就是澄澈清白的。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種比喻,意思說,在政治上,不用別人幫我洗刷汙垢,我本來就是清清白白的。有人評論說:“前半純是比喻,如此措辭,自無痕跡。”就是說,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的確是這樣的,前四句象是寫景,實則寫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跡,形象鮮明,而且還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五六句是議論。孔丘曾經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意思說,政治主張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第五句說,徒然剩下魯國老人孔丘(魯叟)關於“乘桴”的主意。言外之意是,本想學“乘桴”退出政治舞臺的,現在不用學這個了,孔丘的主意對我來說是用不著的了。傳說古時黃帝演奏過《咸池》這個樂曲。第六句用了這個典故,說,我大略領會到黃帝的《咸池》樂曲溫潤的樂聲了。言外之意是說,政局轉為平和了。這一聯對政治的議論,說明他對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並未完全喪失信心。


蘇軾從“有恨無人省”到”九死南荒吾不恨“用時11年,你需多久?


最後兩句說,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九死一生,但我並不悔恨,正如屈原《離騷》說的“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次南遊,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可以說是第一遭兒。他對這次被貶到海南島表示不後悔,認為是一生中挺有意義的一段經歷。全詩情調高昂,表現了蘇軾的樂觀精神。

截止此時此刻蘇軾從一開被貶黃州的“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到十一年後乘船北歸“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境。足以看的出此時蘇軾內心的強大,這種樂觀豁達的心境終而造就了不一樣的蘇東坡。

總有一個人在堅持,總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詩為媒,馭歌而行。不喧譁,自有聲。—— 詩音傳媒

歡迎大家評論轉發!有不同見解暢所欲言讓我們互動起來!請關注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