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才不會知識焦慮,你那是用錯了方法

真正的高手才不會知識焦慮,你那是用錯了方法

最近我們看到了很多文章都在噴羅振宇《得到》的商業模式,我想大家應該也看到了幾篇,我個人保持中立的觀點。

一方面是贊同的,因為O2O、C2C、B2B、B2C的商業模式可能結束了,目前是H2H的商業模式開始了(H即human),也就是人與人模式已經開啟了。而得到的模式基本就是H2H的模式,並且分享經濟的到來,所以得到平臺上老師對知識的分享本身並沒有錯;

另一方面是反對的,因為知識付費的熱浪確實激起了全社會的知識焦慮,而這個社會通病是非常嚴重的。

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的:

  • 買了很多書,很多都沒有開封,灰塵滿滿。

  • 微信收藏了上千條幹貨,卻從來沒有打開閱讀過。

  • 訂閱了上百個知識付費專欄課程,只聽了幾節課,更別說實操了。

標題黨橫行的今天,很多課程包裝的確實很好,一語中的說出了很多人的痛點,我們更多的是“衝動消費者”,買了很多專欄的結果只會讓我們越來越焦慮。

我認為避免知識焦慮,獲得知識的方法如下:

2個宗旨:

1、我建議只訂閱2~3個專欄即可,要精讀、精學、精練。

2、精讀領域內的圖書。

在訂閱專欄之前切勿盲目,不要被包裝課程的文案勾引,內心深處時刻要清醒,知道自己現階段需要什麼。心中得有幾個坑,這幾個坑是你想要提高的方向,逐步填滿這個坑的途徑也很多,而訂閱知識付費專欄只是其中的一個途徑。

真正的高手才不會知識焦慮,你那是用錯了方法

確定自己心中的坑之後,就可以去選擇付費專欄了,儘量在一些大平臺上選擇,例如得到、分答、喜馬拉雅、知乎等等,這些平臺是專業的知識付費平臺,會對作者和專欄內容有嚴格的篩選和把控。選對行,更要跟對老師,因為你的選擇成本將會很大。

真正的高手才不會知識焦慮,你那是用錯了方法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無論什麼時代。

對於讀書,我個人的選擇是讀電子書,而非實物書,因為實物書攜帶起來非常不方便,不能做到隨時隨地閱讀。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大塊時間用來閱讀,例如地鐵時間、午休時間等等,電子書閱讀可以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拿出手機閱讀,這就是優勢。不過為了不被手機的各種推送打擾,可以在設置中關閉推送消息,或者退出賬號。

讀書平臺我推薦“網易蝸牛讀書”,這個讀書APP絕對是業界良心,體驗很好,和網易雲音樂絕配。說到這裡你可能推薦“微信讀書”,我個人覺得微信讀書太社交化了,失去了讀書真正的意義,尤其它的排名很不習慣,覺得是違揹人性的,同時也會增加挫敗感的。

網易蝸牛讀書的特別之處在於:每天免費讀書一小時。你需要先領取閱讀份額,然後再來閱讀。這個細節的設置簡直很巧妙,彷彿這一個小時是求來的,所以這種稀缺感和緊張感非常難得,有一種不用完就會覺得虧了的心理。

為什麼要人為限制時間呢?其實大多數用戶(90%以上)每天的閱讀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也就是說,一小時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來說,完全足夠,而且從用戶心理上更能激勵其完成閱讀任務。

最令人為之瘋狂的是一些新書、熱門書都能及時上架,尤其像得到的“每天讀本書”解讀的大部分都是新書,一般也可以在蝸牛讀書上找到。

如果你覺得知識付費讓你更加焦慮,完全可以在網易蝸牛讀書上精讀每一本書。我每天地鐵時間都會聽“每天聽本書”欄目,但是半個月之後感覺遺忘地差不多了。

所以我更傾向於先聽完“每天一本書”欄目,然後在蝸牛讀書上精讀這本書,最後再聽一遍“每天聽本書”對這本書的解讀,這樣效果就更好一點。

很多人的焦慮其實是因為想得太多,實踐太少,任何改變最後都是行動的產物。我們的焦慮其實不是因為知識本身,而是缺乏行動造成的。

歡迎在評論區提出你對“知識焦慮”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