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轉業的軍官都是哪些人?

選擇轉業的軍官都是哪些人?


2018年度的轉業工作已經進入尾聲,許多轉業幹部的安置去向也基本敲定,但畢竟僧多粥少,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選擇自己心儀的崗位。回顧大半年前網上曬出的許多“轉業申請”,有的文采斐然,有的聲淚俱下,也有的慷慨激昂,不管如何,這都代表了這一部分人選擇脫下軍裝的理由,在其背後,隱藏的是他們對自己職業轉型時機和需求的思考。

雖然每年選擇轉業離開部隊的幹部總量很小,但是就筆者多年的部隊工作體會而言,從個性到共性來分析,選擇轉業的部隊幹部群體大多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權衡。

1

在軍隊發展遇到職業瓶頸

眾所周知,部隊幹部是有較為明確和嚴格的職務等級的,是三角形的晉升模式,很多經濟生活待遇也是跟著級別和職務掛鉤,雖說正常有了位置就能調職,但“廟大”、“廟小”決定了你的晉升天花板,這首先就是一道不能繞過的問題。

在師級以下單位,由營入團是一個坎;在軍以上單位,由團入師是一個坎。受職數限制,每個坎必然會阻擋掉絕大多數人提升的通道,只能是讓少數人保持上升成長晉團入師。在部隊內部,領導班子的排名、職務和分管領域的調整都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有些躊躇滿志的軍官,即使本身也很優秀,青年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中年也會遇到“紅燈效應”,在職務上“雷打不動”,卡在一個級別上不去,而有時候一卡好幾年,就失去了提升的機會了。

有一些人在部隊裡面已經是處於中層或者是業務骨幹,年齡上是中青年,業務上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面了,他們中很多人經過十多年的摸爬滾打已經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一個清晰、理性的認識,比如:交流出去的可能性,本單位的編制數,自己業務的核心程度,自己上升的空間潛力,人際交往的程度。


選擇轉業的軍官都是哪些人?


這類幹部已經掌握了很成熟的專業業務能力和部隊人脈資源,正因為如此,他們也能夠對自己職務晉升的可能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所以,這些人轉業,一般也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平臺,更好的生活條件,以及更好的經濟收入。


例如,A君是軍機關幹部科裡一個副團級的群工幹事,在他這個師級單位裡,副團級的參謀幹事一大把,自己並不受上級領導的格外的青睞,綜合來看自己競爭正團基本沒有希望。另外,因為他是群工幹事,與地方打交道比較多,地方的情況比較熟悉,於是,就選擇了轉業。

這屬於典型對自己在軍隊職業發展的判斷,也不能說他失去了理想信念選擇轉業,更不能說他滿腦子當官掌權,這只是一個人對個人發展做出的一次選擇,也無可厚非。

2

專業能力提供較強的職業背書

這類幹部大多是專業技術類,大多存在於團級以上的部隊,大城市地區。他們很多人是重點院校出生,畢業即進入部隊幹部隊伍,大多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背景,也就是社會上需要的熱門緊缺專業,具有相關的高等級執業證書,比如:國家司法考試職業合格證書、註冊會計師、註冊建造師。

正是因為他們生活的大城市就業機會較多,體制內和體制外的經濟收入差別很大,有些為了提高經濟收入,有的為了擴展自己的職業平臺,有的遇到了職業的瓶頸,因為種種原因有些公務員會選擇二次擇業。

比如:北京、上海的有些部隊幹部轉業之後去律師事務所工作,一些財金部門的部隊轉業幹部選擇去會計事務所或者銀行工作。

例如,B君是技術9級的幹部,38歲,幹齡20年,今年提出了轉業,準備選擇自主擇業。他認為自己是助理工程師,技術9級是一個坎,繼續發展將受限。他在部隊裡面從事的是計算機方面的專業,到地方應聘計算機高級工程師,收入會比較高一些。另外,照顧家庭陪伴老婆孩子的機會多一些。

3

年輕幹部的職業二次選擇


很多一些80後,90後,特別是30歲以下的青年部隊幹部群體,很多人當初以應屆生身份高考選擇軍事院校時,對部隊幹部這個職業缺乏一個整體的理性的認識,很多是家長、親戚、老師的誘導加鼓勵促成的。

這看似一個“美好的推薦”,但由於輕視了個人的追求、性格、特長等重要因素,把“職業規劃”變成了粗暴的“職業安排”,實則許多年輕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掙扎埋下了誘因。

那些推薦者,比如父母、老師、長輩等,由於缺乏部隊工作閱歷,很多人對部隊發展存有認知上的偏差,甚至還把部隊幹部和“當官”畫上等號,以為考上軍事院校一畢業就是做官了,就等著平步青雲。

而許多學校也把考上軍事院校的學生作為先進典型宣傳,促成這種氛圍,很多學生對部隊幹部的類別,部隊的職能,基層部隊工作的實際,自己是否適合部隊幹部職業等都缺乏一個清晰、理性、整體的認識。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以至於有個別青年幹部工作後說“不說部隊幹部就是叉著腰指揮戰士訓練、或者搬個板凳坐著給戰士上政治課過一天嗎?怎麼累成狗了!”。


選擇轉業的軍官都是哪些人?


於是,有許多年輕人在進入部隊體制之後很容易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比如,從大城市到基層部隊面臨的生活條件的差異,自己專業背景和所做工作的不對口、經濟收入較低的落差、繁忙的工作壓力、異鄉的孤獨感……

這些都給剛步入部隊的青年幹部產生了較大的心理波動,很多人在積累兩至三年後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了清晰的認識,趁著自己的年輕優勢,會做第二次的職業選擇。如果說是在基層單位工作,年齡較小,單身無家庭,專業背景較強等,這類因素綜合一起更容易導致做二次選擇。比如:考研、轉業到地方企事業單位、自己創業等。

例如,C君是從某知名高校入伍的國防生,90後,正連三年了。他說不願意再過“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兩眼一閉提高警惕”的生活;不願意再熬,不願意和別的幹部為了競爭一個副營職崗位而明爭暗鬥了。累了,想換一個活法。

4

個性使然

有類人生性就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不喜歡被各種條條框框所束縛。

然而作為體制內的一員,一言一行都關乎著黨與部隊的形象,哪怕一個很不起眼的行為都會被無限放大貼上“部隊幹部”的標籤。無論是說話、做事、交友、發個朋友圈都是有一些有形或者無形的規章在束縛著你,出國、投資、經商、結婚很多特殊部門都會與異於常人的規定。

例如,D君是一個團級幹部,他發出著這樣的感慨“45歲之後我必須要脫離體制,做些我想做的事”;E君是小清新,離開體制想去看看;F君是青年才俊,發出“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心思,離開去照顧高堂。

筆者認為,這是個好事,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是一個平凡的個體,來自千千萬萬普通的家庭,都會自己的愛好、鬱悶、悲歡離合,部隊幹部也是千千萬萬職業中的一種,我們應該平常心來對待,無論什麼工作,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後總結一句:在圍城裡面的,無論悲傷還是歡愉,請走下去;離開圍城的,祝你們一帆風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