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導讀

2018年密集爆發的違約潮還在繼續,三季度違約創紀錄,而四季度至今已有9只債券違約,10月17-18日兩天時間就有3債券違約。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1

16弘債02違約,中弘股份退市已成定局

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10月18日是“16弘債02”的回售款及利息資金到賬日。截止本公告日,公司僅通過場外方式支付了14,900萬元本金及利息,剩餘本金及展期利息公司已無法按時、足額支付。16弘債02發生實質違約。

目前,中弘股份存續債券還有3只,包括16中弘01、16弘債01、16弘債03,存續規模17.7億元。如果加上未兌付完畢的16弘債02,未兌付債券規模超24億元。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天風聚寶1號曾持有16弘債02市值4000萬元。而截至2018年6月30日,東吳匯天盈1號持有16弘債03(114012)市值8000萬元,佔淨值比例26.60%,東吳匯天盈5號持有16弘債03(114012)市值10000萬元,佔淨值比例18.60%。

截至10月18日收盤,中弘股份收報0.74元/股,跌幅9.76%。公司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於股票面值,面臨退市。

目前,深交所已對中弘股份啟終止上市程序,中弘股份退市已成定局,A股“面值退市”第一股或將誕生。

中弘無解的內憂外患註定是一場悲劇。

自2017年底曝出債務違約,至老闆王永紅跑路、員工離職,再到上市公司保殼戰,中弘股份一直疲於奔命。

中弘曾發佈了十一次退市風險公告,資金鍊危機期間為求生還曾謀求“再拯救一下”。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中弘曾轉型文旅,填海造陸夢碎,不過百億真金白銀投進去,連個水漂都沒見到。

危機中引入白衣騎士的腳步一直未停,華融系大腿沒抱上,引入加多寶戰略合作最終也以鬧劇收場。後傳出與中植系的愛恨情仇,一方面中植系因5億債務問題將王永紅告上法庭,出走香港的王永紅成了老賴。另一方面,在尋找白衣騎士的過程中,除了加多寶,中植系身影又一次出現。中弘股份的命運徒增神秘。

主營地產的中弘股份曾因北京像素地產項目聞名於地產界,一度被視為老牌房企典範。

中弘從資金鍊危機暴露至今,1年多的時間內,經營每況日下,連續虧損,2017年至今合計虧損38.26億元,致主業停頓,公司分崩離析。同時,鉅額債務壓頂,違約債務規模56億元。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除此之外,中弘股份還因信息造假被評級機構公開譴責,也被市場所詬病。後中弘股份被立案調查。

樹倒猢猻散,16日,董事長王繼紅、總經理張繼偉雙雙辭職。

中弘謝幕,留給房企後世一個慘淡的背影。

2

興業太陽能美元債券違約引發交叉違約血案,金額高達38億元

興業太陽能成立於2003年,原主營幕牆及綠色建築,後涉足新興行業業務光伏發電,欲謀求補缺傳統業務。目前,興業太陽能業務涵蓋綠色建築、光伏發電、光伏農業和新材料四個方向。

港股上市公司興業新材料也是興業太陽能原主業建築業分離出來的一大業務領域,主營ITO導電膜、智能調光系統產品。

光伏上市公司興業太陽能因美元債券違約觸發交叉違約,違約債務一籮筐。

興業太陽能公佈,1.6億美元2018年到期年息6.75%的優先票據連同應計及未付利息已於10月17日到期及應贖回,截止該日日終,該公司尚未支付2018年年票據有關到期金額,發生實質性違約。

付款違約亦觸發交叉違約條款,已導致9.3億元2019年8月8日到期年息5%的可換股債券、2.6億美元2019年到期年息7.95%的優先票據違約。

付款違約同時還導致該集團若干銀行信貸項下之交叉違約。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如此計算下來,興業太陽能可追溯違約金額高達38.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11日,興業太陽能還發行了一筆2021年到期的可換股債券,年息高達12%。

近年來,興業太陽能業績雖有所波動,但並不算太差。2017年業績轉向下行,全年較為低迷。業績腰斬,同比下降71%,淨利潤僅為1.43億元。2018年上半年業績有所回暖,實現淨利潤22.8億元。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興業太陽能的主要財務問題在於,負債高企和對有息負債的高度依賴。2018年中報顯示,興業太陽能的資產負債率為94.5%(綜合借貸淨額/權益總額)。

截止2018年中報,興業太陽能總負債82.79億元。興業太陽能總負債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有息債券、有息票據、有息貸款。也就是說,興業太陽能基本靠加槓桿經營和擴張,屬於債務驅動式增長模式。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同時,大量有息負債也帶來鉅額財務成本。2017年興業太陽能發行了2.6億美元及1.6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公司融資成本高達6.21億元,同比增加68.8%。

其中流動負債61.39億元,佔總負債的比例高達74%。

興業太陽能非常依賴短期融資,流動負債中票據和銀行貸款佔絕對比例,流動負債增速驚人,2018年中報同比增長近40%,2013年至今5年時間增長了400%。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而目前38億債務到期,期末現金餘額僅13.96億元,流動資產中可變現的資產範圍較小,應收款項和應收票據可變現面臨不確定性,可變現的現金及等價物、存貨和擬出售非流動資產總額15.43億元。

如此算下來,堵上違約的債務窟窿還有22.87億元的資金缺口。

如今興業太陽能業績下行,票據及可換股債券違約後再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前景並不樂觀。

實控人劉紅維繫武漢建材學院學習無機材料玻璃專業出身,在興業太陽能和興業新材料的發展過程中,劉紅維試圖以專業和創新技術闖出一片天。初衷是好的,而現實是,興業太陽能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中耗去巨資,在資本市場上亦用力過猛。

3

供應鏈上市公司飛馬集團再曝債券違約

有供應鏈“黃埔軍校”支稱的飛馬集團違約愈演愈烈,據國海證券出具的受託報告披露,10月18日,16飛投03本息合計5.15億元發生違約。

9月28日,16飛投01、16飛投02已構成違約,合計金額8.15億元,這也成為國內首例可交換債違約。截止目前,3只違約債券金額高達13.3億元。

同時,飛馬國際目前股價僅為3.93元/股,距峰值(13.74元/股)已跌去71%。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關於飛馬集團的深度分析請見:《供應鏈上市公司、中國500強爆雷!2只債券8億資金實質違約,瘋狂併購自食惡果》

債券持續違約,股價跌跌不休,曾是行業第二的供應鏈玩家面臨資金鍊生死難題。

2018年上市公司債券違約大爆發!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據小債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4家上市公司違約,從目前上市公司的行業範圍來看,除了能源類企業,也出現了傳媒公司、地產公司債券違約。一定程度上,這也代表了現下民企的生存狀況。

上市公司的違約潮收割完韭菜後,順便炸傷了一大批機構。

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更值得深思的是,第一隻A股面值退市公司即將誕生,上市公司還有多少裸泳者被迫顯露真容?

導讀

2018年密集爆發的違約潮還在繼續,三季度違約創紀錄,而四季度至今已有9只債券違約,10月17-18日兩天時間就有3債券違約。

1

16弘債02違約,中弘股份退市已成定局

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10月18日是“16弘債02”的回售款及利息資金到賬日。截止本公告日,公司僅通過場外方式支付了14,900萬元本金及利息,剩餘本金及展期利息公司已無法按時、足額支付。16弘債02發生實質違約。

目前,中弘股份存續債券還有3只,包括16中弘01、16弘債01、16弘債03,存續規模17.7億元。如果加上未兌付完畢的16弘債02,未兌付債券規模超24億元。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天風聚寶1號曾持有16弘債02市值4000萬元。而截至2018年6月30日,東吳匯天盈1號持有16弘債03(114012)市值8000萬元,佔淨值比例26.60%,東吳匯天盈5號持有16弘債03(114012)市值10000萬元,佔淨值比例18.60%。

截至10月18日收盤,中弘股份收報0.74元/股,跌幅9.76%。公司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於股票面值,面臨退市。

目前,深交所已對中弘股份啟終止上市程序,中弘股份退市已成定局,A股“面值退市”第一股或將誕生。

中弘無解的內憂外患註定是一場悲劇。

自2017年底曝出債務違約,至老闆王永紅跑路、員工離職,再到上市公司保殼戰,中弘股份一直疲於奔命。

中弘曾發佈了十一次退市風險公告,資金鍊危機期間為求生還曾謀求“再拯救一下”。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中弘曾轉型文旅,填海造陸夢碎,不過百億真金白銀投進去,連個水漂都沒見到。

危機中引入白衣騎士的腳步一直未停,華融系大腿沒抱上,引入加多寶戰略合作最終也以鬧劇收場。後傳出與中植系的愛恨情仇,一方面中植系因5億債務問題將王永紅告上法庭,出走香港的王永紅成了老賴。另一方面,在尋找白衣騎士的過程中,除了加多寶,中植系身影又一次出現。中弘股份的命運徒增神秘。

主營地產的中弘股份曾因北京像素地產項目聞名於地產界,一度被視為老牌房企典範。

中弘從資金鍊危機暴露至今,1年多的時間內,經營每況日下,連續虧損,2017年至今合計虧損38.26億元,致主業停頓,公司分崩離析。同時,鉅額債務壓頂,違約債務規模56億元。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除此之外,中弘股份還因信息造假被評級機構公開譴責,也被市場所詬病。後中弘股份被立案調查。

樹倒猢猻散,16日,董事長王繼紅、總經理張繼偉雙雙辭職。

中弘謝幕,留給房企後世一個慘淡的背影。

2

興業太陽能美元債券違約引發交叉違約血案,金額高達38億元

興業太陽能成立於2003年,原主營幕牆及綠色建築,後涉足新興行業業務光伏發電,欲謀求補缺傳統業務。目前,興業太陽能業務涵蓋綠色建築、光伏發電、光伏農業和新材料四個方向。

港股上市公司興業新材料也是興業太陽能原主業建築業分離出來的一大業務領域,主營ITO導電膜、智能調光系統產品。

光伏上市公司興業太陽能因美元債券違約觸發交叉違約,違約債務一籮筐。

興業太陽能公佈,1.6億美元2018年到期年息6.75%的優先票據連同應計及未付利息已於10月17日到期及應贖回,截止該日日終,該公司尚未支付2018年年票據有關到期金額,發生實質性違約。

付款違約亦觸發交叉違約條款,已導致9.3億元2019年8月8日到期年息5%的可換股債券、2.6億美元2019年到期年息7.95%的優先票據違約。

付款違約同時還導致該集團若干銀行信貸項下之交叉違約。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如此計算下來,興業太陽能可追溯違約金額高達38.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11日,興業太陽能還發行了一筆2021年到期的可換股債券,年息高達12%。

近年來,興業太陽能業績雖有所波動,但並不算太差。2017年業績轉向下行,全年較為低迷。業績腰斬,同比下降71%,淨利潤僅為1.43億元。2018年上半年業績有所回暖,實現淨利潤22.8億元。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興業太陽能的主要財務問題在於,負債高企和對有息負債的高度依賴。2018年中報顯示,興業太陽能的資產負債率為94.5%(綜合借貸淨額/權益總額)。

截止2018年中報,興業太陽能總負債82.79億元。興業太陽能總負債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有息債券、有息票據、有息貸款。也就是說,興業太陽能基本靠加槓桿經營和擴張,屬於債務驅動式增長模式。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同時,大量有息負債也帶來鉅額財務成本。2017年興業太陽能發行了2.6億美元及1.6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公司融資成本高達6.21億元,同比增加68.8%。

其中流動負債61.39億元,佔總負債的比例高達74%。

興業太陽能非常依賴短期融資,流動負債中票據和銀行貸款佔絕對比例,流動負債增速驚人,2018年中報同比增長近40%,2013年至今5年時間增長了400%。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而目前38億債務到期,期末現金餘額僅13.96億元,流動資產中可變現的資產範圍較小,應收款項和應收票據可變現面臨不確定性,可變現的現金及等價物、存貨和擬出售非流動資產總額15.43億元。

如此算下來,堵上違約的債務窟窿還有22.87億元的資金缺口。

如今興業太陽能業績下行,票據及可換股債券違約後再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前景並不樂觀。

實控人劉紅維繫武漢建材學院學習無機材料玻璃專業出身,在興業太陽能和興業新材料的發展過程中,劉紅維試圖以專業和創新技術闖出一片天。初衷是好的,而現實是,興業太陽能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中耗去巨資,在資本市場上亦用力過猛。

3

供應鏈上市公司飛馬集團再曝債券違約

有供應鏈“黃埔軍校”支稱的飛馬集團違約愈演愈烈,據國海證券出具的受託報告披露,10月18日,16飛投03本息合計5.15億元發生違約。

9月28日,16飛投01、16飛投02已構成違約,合計金額8.15億元,這也成為國內首例可交換債違約。截止目前,3只違約債券金額高達13.3億元。

同時,飛馬國際目前股價僅為3.93元/股,距峰值(13.74元/股)已跌去71%。


上市公司違約潮!兩日3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關於飛馬集團的深度分析請見:《供應鏈上市公司、中國500強爆雷!2只債券8億資金實質違約,瘋狂併購自食惡果》

債券持續違約,股價跌跌不休,曾是行業第二的供應鏈玩家面臨資金鍊生死難題。

2018年上市公司債券違約大爆發!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據小債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4家上市公司違約,從目前上市公司的行業範圍來看,除了能源類企業,也出現了傳媒公司、地產公司債券違約。一定程度上,這也代表了現下民企的生存狀況。

上市公司的違約潮收割完韭菜後,順便炸傷了一大批機構。

誰動了上市公司的奶酪?

更值得深思的是,第一隻A股面值退市公司即將誕生,上市公司還有多少裸泳者被迫顯露真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