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韶:又見董事長增持「檄文」

近年來,關燈吃麵不再是小散的專利,每隔一段時間,上市公司董事長等高管也會加入這一隊列。

2015年股市系統性暴跌時,曾有數家上市公司董事長髮出股份增持呼籲,近期此番現象重現A股市場,並且文字鏗鏘激烈,用檄文一詞形容並不為過。

2015年,筆者第一次看到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增持公開信,心裡非常感動。在不斷下跌的市場中,董事長一言一行都對股東的心情產生積極影響。然而,2018年開始,筆者對於董事長類似表態,特別是情緒激烈的增持呼籲多了幾分冷靜,甚至是距離感。

一般情況下,股價的波動不應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產生較大影響。在2015年,許多呼籲增持的董事長,其所在公司股價不過是跌到了2014年或者2013年的水平。2018年亦是如此,公司股價跌到了2015年的水平,董事長已經憤懣難平。

經濟是有周期性的,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也有較強的可預見性。在金融大環境降槓桿的過程中,如果公司還採取激進的擴張策略,四處舉債,質押公司大量股份,其實是在賭未來的市場流動性繼續走好,各種信貸政策、金融環境維持寬鬆。隨意查閱幾家呼籲增持的董事長,可以發現股權質押的現象非常普遍,有的公司質押比例非常高。高位質押股份融資金額確實比較多,但是應該提前預計一旦股價下跌將引發的連鎖反應。

業績良好,股價卻下跌,致使公司市盈率不斷下降到一個非常不合理的低水平。這樣的思考邏輯,也是筆者不能認同的。拋開經濟大環境的因素,淨利潤數字是否良好只是專業投資者判斷投資價值的一個因素,盈餘質量才是重中之重。

盈餘質量如何,可以觀察的角度太多了。試說最常見的幾個角度,比如應收賬款、短期借款、資產減值等等。有的看上去很美,但是一查應收賬款數據,發現連續幾年上漲,動輒10億元、數十億元。儘管公司解釋大部分為一年內應收賬款,但這並不能讓人放心。再一看因為應收賬款等資產科目數據增長,公司資產減值等也在迅速增加。短期借款更能說明公司的資金情況了,有的公司近年來大舉借短債,當做長債使用,遇到銀行到期不續就馬上陷入了困境。

2015年股價可以漲上去,那麼跌回上漲起點也是可以接受的,2018年同樣如此。至於市盈率的問題,公司董事長無需糾結,如果公司盈餘質量良好又跌到一個不合理的水平,穩健又有大量資金的價值投資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可惜的是,大多數公司其實是告別了高成長股的舞臺,正在面對價值投資者的苛刻考量和審慎投資,所以股價一再下跌。

近期筆者遇到了一位成功的民營企業家,他在2008年就曾經收縮生產,近兩年更是謹慎經營,手握大量現金。愛哭的孩子有奶吃,穩健成功經營的企業家則更讓人欽佩。

不關心市值的公司不是好公司,但是過猶不及,董事長們應該真正把公司經營好,聰明的投資者們自然不會用腳投票。如果市場確實非理性,那麼無論公司高管還是員工更應該抓住市場給予的增持機會,用未來豐厚的股票收益,好好教育那些“砸盤”的投資者。

(作者供職於證券時報)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