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遇到張自忠部以來,倉皇向東撤退

李宗仁將軍一到徐州,就開始注意動員群眾,參加抗戰工作。他號召成立第五戰區動員委員會,約請當地各界人士參加,廣泛地動員民眾、組織民眾,支援前線抗戰。他又把流亡到徐州來的青年學生組成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派到潢川去進行訓練,培養戰區的軍政幹部。

敵軍遇到張自忠部以來,倉皇向東撤退

有一天,一位留著小鬍子、身穿長袍、頭戴呢帽的中年人到萬里飯店來看我,自稱是第五戰區動員委員會委員,姓郭名子化,是做中醫的,和我說在蘇魯邊區動員群眾的情況。他特別講到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動員開明地主參加抗日遊擊戰爭的經過,確是令人敬佩。事後才知道他就是當時活躍在蘇魯邊區的地下黨領導郭子化同志。

敵軍遇到張自忠部以來,倉皇向東撤退

日軍沿津浦路北段進攻徐州,以磯谷、板垣這兩個師團為主力部隊。磯谷師團循津浦路臨棗支線(臨城至棗莊的鐵路支線)南下,猛攻臺兒莊。板垣師團則從青島沿膠濟路西進,又轉向南方,經過高密、諸城等地,進攻臨沂,與津浦路臨棗支線上的磯谷師團遙相呼應,齊頭並進。

敵軍遇到張自忠部以來,倉皇向東撤退

臨沂是魯南戰場上的戰略要點,得失關係全局。臨沂告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急調駐防海州的龐炳勳軍團前往守城,以阻擋日軍的進攻。龐軍團的實力只有五個步兵團,裝備很差,歷來是受歧視的“雜牌部隊”。到臨沂不久,日軍即兵臨城下。從二月下旬開始,日軍以優勢兵力圍攻臨沂,龐炳勳軍團據城死守,傷亡重大,勢極危急。

敵軍遇到張自忠部以來,倉皇向東撤退

告急電報不斷傳到五戰區司令長官部,但當時無兵可調,不得已將原來調到淮河北岸前線的五十九軍張自忠部派赴臨沂增援。此事也有難處,因為當年中原大戰時,張自忠曾道到龐炳勳部隊的襲擊,積怨未消,張自忠對五戰區參謀長徐祖貽有言在先,到任何戰場都可以去拼命,唯獨不願與龐炳勳共同作戰。李宗仁將軍為此特邀張自忠懇談,勉以抗戰大局為重,希望捐棄個人前嫌,及時赴援。

敵軍遇到張自忠部以來,倉皇向東撤退

張自忠將軍立即爽朗回答:“絕對服從命令,請你放心好了。”張自忠將軍親率五十九軍出發,以急行軍的速度趕到臨沂前線,時在三月十二日晚上,連夜與龐炳勳部隊取得聯繫,約好時間向日軍展開全面反攻。第二天早上,正當日軍向龐部攻擊之時,五十九軍突然從日軍側背殺出,勢如疾風暴雨。臨沂守軍見城外援軍已到,士氣振奮,即出城夾擊日軍。

敵軍遇到張自忠部以來,倉皇向東撤退

日軍遇到張自忠部生力軍殺來,漸呈不支,即倉皇向東撤退,龐、張兩部協同作戰,窮追一晝夜,沿途日軍遺棄槍支彈藥甚多,傷亡慘重。這次臨沂勝利的意義,在於徹底粉碎板垣、磯谷予定的會師計劃,為下一步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要敘述臺兒莊戰役的經過,需要很多篇幅,只能另篇記吉述。這裡,補記同年四月底在郯城附近訪問張自忠將軍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