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一帶一路」建設綠色發展:減除「發展赤字」和「治理赤字」

論壇|“一帶一路”建設綠色發展:減除“發展赤字”和“治理赤字”

創意配圖:綠色化


10月11—12日,由華東師範大學與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生態文明建設國際論壇暨第二屆國際絲路發展論壇在滬舉行。與會學者表示,我國已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堅持走良好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契合了建設美麗中國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綠色發展要求。

  • 綠色發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發展離不開合作交流,“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密切的交往互動。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童世駿表示,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在經濟全球化不斷走向深入的新時代,要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指導,堅持和平發展理念,發展與沿線國家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同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要傳播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內外專家學者應通過學術交流,互學互鑑,實現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有機結合,為生態文明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益建議。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秘書長李希奎表示,5年來,“一帶一路”從倡議變為行動,從理念轉化為實踐,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目標。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離不開沿線國家人民的理解、認可和支持。民心相通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應該把共商共建共享的思路體現在具體項目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明共建。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亞洲及大洋洲總代表劉萌認為,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也要對社會、環境和治理問題作出積極貢獻。為此,劉萌建議,通過加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為青年創業者和在校學生賦能,培養有責任感的下一代;幫助企業獲取國際先進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面向社會大眾開放公共課,傳授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實踐經驗。

  • 增進國際合作交流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國將成為新時代“南南合作”和全球發展的主要貢獻者。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張道根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有必要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全球發展合作事業相結合,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滿足國際社會的期待。

當今世界正處於複雜的歷史過渡期。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絲路學院院長週一平表示,國際組織、各國政府、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民,應當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共同為減除當今世界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和“治理赤字”,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的發展利益、安全利益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是緊密交織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表示,世界經濟長期低迷的根源在於,全球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後、全球發展失衡。針對這些問題,應該堅持創新驅動,堅持協同聯動,堅持與時俱進,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和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

斯洛伐克科技大學教授馬諾詩·芬卡認為,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前景,需要定義和發展一套相互聯繫的概念指標、工具和方法系統。應在居住區與其區域的自然、農業和文化資源之間,建立起可持續聯繫和資源協同關係。要提高生態系統的彈性和適應能力,通過可持續的綜合規劃,應對氣候變化和其他全球變化影響。同時,要運用高效的治理工具,將智慧生態城的概念延伸到智慧生態區,實現整個城市群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記者 查建國 實習記者 仝薇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