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

本文刊登于检察日报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与检察结缘,源于一张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2003年研究生毕业那一年,我参加了上海市面向全国招录公务员考试。笔试通过后,需要到上海现场报名意向单位。那时,还没有动车和高铁,我坐了一夜火车来到报名现场,直奔浦东新区的摊位。但是浦东新区人事部门干部告诉我,浦东新区法院和检察院都报满了。

正当我茫然不知所措时,隔壁摊位的一个干部笑容可掬,“我们青浦区还缺人,你报青浦区检察院吧。”那时,我只知道上海市的浦东新区和黄浦区,真不知道青浦区在上海的哪个方位,但看到青浦区人事干部真诚的笑脸,我决定填报青浦区检察院。

2003年7月,一个明媚的夏日,我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开始触“检”。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图为青浦检察院老办公楼)

那时的办公条件还很艰苦,一幢三层小楼简陋且局促。一个办公室内放着三四个办公桌,几个人合用一台不能联网的电脑。到法院开庭,骑上自行车就出发。单位没有食堂,午饭只能打游击。好在那一年院里招录了8个朝气蓬勃的“新人”,工作之余,大家还可以一起聊天、谈心,抵消不少乡愁。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刚接触检察工作,看到检察官身着制服,胸戴国徽,站在法庭上指控犯罪时,感觉检察官就是手执公平利刃之勇士,正义之化身,对检察官产生了高度的职业认同感。

渐渐发现,经手的案件越多,对检察业务越熟悉,对检察工作的敬畏感越强。我的带教老师是一名50后检察官,他经常告诉我,我们从事的工作关乎公民的自由与生命,务必要灵活运用法律,不能机械办案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图为笔者照片)

通过对100多个案件的“解锁”,我深知,审查案件一定要综合考虑证据和法律适用,尤其在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的把握上,务必严谨,否则可能会办成错案

。审查起诉工作中养成的谨慎、细致的工作作风,使我从事办公室信息及宣传工作也受益匪浅。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图为青浦检察院老照片)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幸参与上海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纪念活动。翻阅一页页发黄的案卷文件,整理一件件记载着检察故事的老物件,回眸一个个重大有影响的案件,在与检察历史对话过程中,发现检察机关从1954年开辟新天地,到1978年恢复重建,直至十八大之后的创新发展,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风云史,再次明显感受到检察工作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的厚重感。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图为离退休老检察官)

我们采访了几位两鬓染霜的老检察官,一位80多岁的老检察官含泪为我们讲述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办理案件的艰难;一位70多岁的老检察官抱病坚守在调解工作一线,免费为群众化解纠纷。

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代代人对检察事业的挚爱与忠诚,检察官在法与情、廉与贪、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恪尽职守,无私无畏,用青春甚至生命谱写辉煌的检察篇章。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检察心语」近检情更浓

距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52

往期精彩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