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提問的藝術

「溝通」提問的藝術

(圖片選自花瓣網)

暑期裡看《提問的藝術》,有幾個問題我覺得特別好,想與大家分享。

1、你想具體瞭解哪方面的情況?

雖然我經常建議大家不要提寬泛、抽象的問題,但我們不能阻止別人向我們提寬泛、抽象的問題,比如你的老闆、客戶、面試考官、朋友等,他們經常會問“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能否給我介紹一下你們公司的情況”、“你能介紹一下自己嗎”、“你覺得某某公司怎麼樣”等問題。

這時候你千萬不要急著回答,而要試著反問“你想具體瞭解哪方面的情況呢”,因為這些提問非常寬泛,你不知道對方到底想聽什麼,否則你一口氣講5分鐘,很可能並沒有get到對方的點。

2、你希望我做些什麼/怎麼做?

當面臨客戶、同事、另一半、男女朋友等的大發脾氣、抱怨指責、批評挑剔時,最好的回應不是對仗,不是沉默,也不是解釋,因為對仗只會使問題更糟糕,沉默則會讓人感覺冷漠,而解釋會讓人覺得你在找藉口。

這時候你最好問對方一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些什麼”或“你希望我怎麼做”,這種沒有想著去消除批評,而是著眼於解決問題的提問,可以平息對方的怒火,讓對方從情緒化迴歸到理性化。

3、多個“為什麼”探尋對方的真實需求。

當某人想去做一件事而你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需要這樣做時,或你想弄清楚某個問題發生的根源時,多問幾個“為什麼”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因為它能促使對方進行深入的思考,並直達問題的核心。

這裡借用孫圈圈的一段對話。

客戶:我想要你們幫忙設計一套管理體系,模仿谷歌的人才管理方法,比如用OKR而不是KPI,給予員工更多自主權,等等。

我:你們為什麼要模仿谷歌?

客戶:我們希望打造創新型組織。

我:為什麼谷歌採取這個策略能夠成功,而模仿它的公司,成功的不多?

客戶:因為谷歌的人才更優秀吧?他們招聘的都是最頂級的人才。

我:為什麼人才優秀,谷歌這種管理方式就能成功呢?

客戶:優秀人才都是自驅型的,不給他們太多限制,反而能讓他們更好地發揮創新才能。

我:那為什麼大多數公司,模仿都不成功呢?

客戶:因為他們的人才不夠優秀,還是屬於外部驅動的,把工作當成賺取生活所需的方式。

我:那我再問一遍開始的問題,你們為什麼要模仿谷歌?

客戶:嗯,我們可能要再想想。

再示範一段我和學生的對話。

學生:老師,我想轉到會計專業,但我現在學的是機械製造,不知道學習上會不會遇到很多困難?

我:為什麼你要轉到會計專業呢?

學生:因為會計專業更好就業。

我:為什麼你覺得會計專業更好就業?

學生:因為不論什麼行業、什麼企業都需要會計,但機械製造就有行業和企業限制了,能選擇的範圍小。

我:那為什麼我們學校的紡織工程、服裝設計、染整專業也很好就業呢?他們也都有行業和企業限制啊。

學生:嗯,我可能要再想想。

4、你為什麼要做你現在的事情?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所以當你想要激勵他人重新找回他們工作或學習中最初的使命感時,想要還原一個真實的目的和為之驕傲的真正理由時,你可以問對方“你為什麼要做你現在的事情”。

我很喜歡書上的一段話:我們做事都有各種理由,但當你把“應該”一詞放在所有理由前面時,你會發現所有的喜悅和激情都會漸漸枯竭。你找不到伴隨著“應該”一詞的激情,沒有人會為“應該”而興奮不已。

所以幫別人尋找意義,不論是作為管理者、老師,還是朋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做現在的事情”。

最後,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看看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