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戊午科场舞弊案,因为16两白银,咸丰宠信的一品大员命丧黄泉

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都是需要有法律来进行保障的,如果法律维护的好,那么人民生活的就会和谐,但如果严重缺乏了法律的管束,社会的秩序也就会特别的混乱,冤假错案也就多了起来,然后就是多了更多的小偷和盗贼,官员们的贪污也会相当的严重,而这些的事情的根本就是法律不够严格,而反观古代,天子犯法就是和平明百姓一个罪过,所以古代的法律是非常的严格。

清朝戊午科场舞弊案,因为16两白银,咸丰宠信的一品大员命丧黄泉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件就是当时清朝的戊午科那场科场舞弊案,这是发生在咸丰年间,这场考试其实并不是属于全国范围内的殿试,只仅仅是当时北京的乡试。而就在揭榜那天,所有的考生们都大吃一惊,原因就是一个唱戏的小生竟然排在前十名,要知道在当时大家的水平都比较高,很多人十年认真刻苦的读书,一点都不敢懈怠,有很多人考多少次都考不进去,而一个只会唱戏的小生竟然排名靠前,这很难能不让人怀疑。

清朝戊午科场舞弊案,因为16两白银,咸丰宠信的一品大员命丧黄泉

据大家了解后这个小生名叫平龄,也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角儿,不然的话也引不了这么大的动静,大家质疑的是自己辛苦读了十几年书却比不过一个只会唱戏的,他们感到不公平,唱戏的每天都唱戏哪会有时间学习,他们情绪激动到大骂主考官,上书要求上边朝廷查清这个事情,当时负责的御史面对这种局面就马上报告了皇上,说在乡试中,可能有人作弊。

皇帝自然知道考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没有敷衍了事,而是打算要彻查到底,当时的主考官柏葰是大学士,地位极其德高的高,所以咸丰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了怡亲王,当看到平龄的试卷时,他们发现卷子并没有写完,和原来卷子和抄写答卷分明是两件事,后来平龄进入了牢中,没多久就死了。

清朝戊午科场舞弊案,因为16两白银,咸丰宠信的一品大员命丧黄泉

后来经过怡亲王的调查,有上百份的试卷都有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当时的考官们并不负责任,而且有人接受贿赂,后来皇上将所有的主考官都关进了大牢,可偏偏放过了柏葰,并且还给他升了职,这让其他的大臣都非常的不高兴,这显然是包庇,后来皇上又命人调查乡试一事,而结果就是柏葰接受了16两银子的贿赂,咸丰惩罚了有关人员,唯独放过了大学士,无奈皇帝之后没办法面对一直反对的大臣们,就只好将柏葰送到了刑部。

清朝戊午科场舞弊案,因为16两白银,咸丰宠信的一品大员命丧黄泉

下狱后他以为自己只是被流放,但没想到最后被杀了头,一个一品大官就因为16两银子而断送了生命,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法律竟是如此的严格。

清朝戊午科场舞弊案,因为16两白银,咸丰宠信的一品大员命丧黄泉

其实当时的社会也非常乱,腐败在清王朝是常见饿景象,那些极力要杀死柏葰的人也不是闲杂人等,他们只是没被抓住而已,柏葰的死只是当时的一个替罪羊而已,他的死也没有体现法律的公平,体现的只是社会的一个漠视法律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