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栈房街的往事缘起背挑客

宜宾栈房街的往事缘起背挑客
栈房街
缘起

宜宾一带的栈房,原称为“站房”,翁注霖《南广杂咏》道:“马蹄脚下尽居廛,烟火相依夹道连。忽听市声呼口岸,站房知在隔邻边。”在城内住者称为“马蹄脚下”,饭钱叫“口岸”,客店称“站房”。

栈房街在宜宾小南门明代筑就的城墙之外,地处金沙江畔。与栈房街一河之隔的南岸坝至青草坝一带,曾有马店十余家,可宿马一千多匹。1941年南岸设有“川滇商贸护运社”,管理云南入川的贵重物资并办理马帮来去手续。栈房街是水陆码头,交通十分方便。但原来荒地甚多,街址上只有土主庙一座。清嘉庆年间,宜宾合江门一带开设有山货药材的收购点,云南来的山货客多落脚于此,这些堆店代客买卖药材、山货、不仅收堆金费和百分之三的手续费,而且堆店自己也经营药材、山货,这不免使客人对堆店代客买卖的成交是否公平生疑。于是栈房街的栈房便应运而生,形成了街。四方石板铺筑街面,有铺面八十余间。民国时期栈房街的栈房有21家。栈房当门一个大柜台,必有一人坐在柜后经营生意,到处散发出药材、山货的特殊气味。每家栈房除堆货外,可住客50至100人不等。栈房帮是宜宾36商帮中的一大帮。

栈房业务

栈房街与土桥子、牵藤街、走马街构成了当时宜宾最繁荣的商业区。在栈房街有山货铺、酒店、茶馆等,与栈房相互补充,为生意成交服务。特别是“火神楼”、“钟三和”、“忠恕恒”等几家大茶馆,为客商开展“茶哨”活动提供方便,既饮茶,又谈生意,而所花钱则由大商家统一付。火神楼当街摆一汤锅熬着一大锅上下翻滚的骨头汤,油炸麦粑放在碗里,用鲜汤浇去,然后撒一小撮葱花,香!这里是从昭通来,被有钱人蔑称为“云南老山娃”的背帮的聚合之处,他们衣衫极其褛烂,真是穿巾巾挂绺绺,因囊中羞涩,不敢进红锅饭店,故成为这里的常客。

栈房街的药材、山货市场,一般每天开市四次。每家栈房屋檐下皆吊一灯箱,上书该栈名号,栈房里几乎是彻夜灯火通明,各行号店铺的管事、经纪(俗称“金鸡”)云集于此,生意谈成后一般限期三天付款成交,大宗药材经店主或掌柜看货议价,成交后,以每月15、30两天为付款期。在规定的期限内,若卖方认为价格太低,可以将货物收回另行出售。如托运代售时,只需将货物、红单(发票)、水书(准运证)、运费交清后,由栈房代办,均能按时到达,很少出差错。

栈房街的栈房一般由老板自家经营,其家属也参加经营活动:栈房代客鉴别货物真假,山货、药材品类繁多,来路不一,如“三白”(白银、天麻、半夏)、“三黑”(生漆、黑猪鬃、鸦片烟)很是“考”人,而栈房的坐柜先生便是鉴别货物优劣的行家,使客商不致受骗上当;作价公平,如果货主不了解行情与买方私下议价太低,栈房就拒绝过秤,要重新公平作价,即使货物已由买主拿走,栈房也要去追回来;栈房代客售货,不杀价,不中饱私囊。栈房介绍出售的货物,如果买方卷款潜逃,或卖方收不到货款,栈房负责赔偿;栈房自身不经营生意,只为货主介绍买主,并为双方协商作价、过称、结算收付货款,避免了客商对栈房产生是否做了转手生意的怀疑;栈房免费为往来客商寄送行情单,还为往来客人代办运送货物手续。山客携货到栈房后,栈房不仅借钱给他们上税金,开脚夫钱,而且还借钱给他们买“回头货”;栈房收费较合理,客商有病,代为请医生熬药;客商堆放的货物霉烂,被老鼠损伤、被窃,照价赔偿。这样,宜宾栈房街便以交易公平闻名于远近,有“老不哄,少不欺,三岁小孩都能来卖货”之名。

背挑客、包袱客和庄客

栈房街的来客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为背挑客,大多为川、滇、黔山民,他们将自产(找)土特产背一背或挑一挑来宜宾出售。背帮自备一供歇气之用的木杵,在山道上力不从心时将杵子垫于背篼下就地站着歇气。细蔑丝子背篼里装的是经过精选的昭通梨子,一个个有品碗大小,香气扑鼻。这是当时宜宾最高级的水果,被当着药物使用,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他们尽可能在宜宾少耽搁。匆匆将梨子卖掉,又背着在宜宾进的雪花盐、砣砣盐,像来时一样一步步顽强地走回昭通,“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这“搬”、“填”中饱含着他们的辛苦;

二是包袱客,来去货物均是请脚夫运,自己背起包袱随货同行;

三为庄客,他们在宜宾长住,当时外地客商在宜宾建立了不少同乡会馆和“义园”,至今宜宾城中还有云南馆、陕西馆、抚州馆、天上宫、南华宫等会馆遗址。

庄客不一定住在栈房街,但货物大多数是请栈房与他“定盘”成交,栈房方面是不收庄客任何报酬的,当时外地到宜宾采购的有成都、重庆、遂宁药帮、茶帮、璧山的台布帮,自流井、内江的生漆帮、湖南的药帮,上海、武汉的山货、油脂帮等。客商皆有固定常住的栈房,很不容易掉换。

宜宾栈房街的往事缘起背挑客

20世纪50年代,其时宜宾市的贸易中心已转移到东街一带,栈房街已衰落,马帮的驼铃声显得寂寞,但“火神楼”茶馆依旧闹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