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一隻擁有先進裝備卻輸的最慘的海軍,究竟爲何?

本文為頭條號宇澤歷史談甲午戰爭,北洋海軍第三期:甲午海戰中,北洋海軍裝備又不差,為何會慘敗?

甲午戰爭之前,實力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海軍,擁有著當時東亞最龐大的兩艘巨型鐵甲艦,為何卻在黃海海戰輸的如此之慘呢?

首先我個人認為在豐島海戰和黃海海戰爆發之前,北洋海軍的軍艦和日本聯合艦隊的軍艦實力上基本持平,不相上下。反倒是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的那幾艘巡洋艦才是擁有最先進的裝備,尤其是英國造的那艘吉野艦,馬力達到了15900匹,航速高達23節,汲取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造船技術,並裝備了速射炮以及裝填了下瀨火藥的炮彈,再看看浪速、秋津洲、高千穗,基本上航速都達到了18節或19節。而北洋海軍各軍艦艦速不一,最快的致遠艦也才18.5節的航速,並且當時清朝的造船術已經不如日本了,所以個人我感覺當時的北洋海軍在裝備上真的不如日本聯合艦隊的新式軍艦先進,而是由於定、鎮二艘鐵甲鉅艦,使得北洋海軍才能與裝備速射炮的新式軍艦抗衡。

甲午中日戰爭,一隻擁有先進裝備卻輸的最慘的海軍,究竟為何?

在北洋海軍成軍後不久,朝廷對其的建設就陷入了停滯期,例如海軍軍費被挪用、新式裝備的引進被迫停止、請求增添速射炮和尾炮的要求也被駁回,甚至是在海戰中起到至關重要的開花彈以及高質量的燃煤,也因各種各樣的理由被替換甚至是直接不採購炮彈。到了黃海海戰前,北洋艦隊120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總共也就三枚,其中定遠號一枚,鎮遠號兩枚,北洋海軍成軍之後到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減少對海軍的投資,一味的剋扣海軍經費,修建紫禁城的三海公園,給慈禧太后慶祝六十大壽,花重金修建頤和園。直至開戰前,北洋海軍未曾向國外購進一艘新式戰艦,僅僅從福州船船政局和福建海軍中添置了國產巡洋艦平遠號和福龍號魚雷艇。1891年,腐朽沒落的清政府還因為戶部的意見,下令停購外國船炮軍火兩年,這麼一個龐大的艦隊,作為近代中國海軍的第一大主力艦隊,從成軍過後幾乎未添一船一炮,連計劃要為主要戰艦添配18門120毫米速射炮和更換3門105毫米炮,共需要花費60餘萬兩白銀的海軍經費都難以籌措,實在是荒唐可笑啊!

甲午中日戰爭,一隻擁有先進裝備卻輸的最慘的海軍,究竟為何?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清廷不重視海防,截止到甲午戰爭前,關於海軍軍費的問題,包括海防建設在你、購買軍艦、組建海軍的經費,總計為3500萬兩白銀,僅僅佔同時期清政府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二,遠遠低於全國陸軍的軍費開支,即便是這樣,海軍的軍費仍然被大量挪用。

而就在北洋海軍停滯發展之日,正是日本海軍瘋狂擴充軍艦備戰之時。1890年日本購置了吉野、秋津洲、千代田等新式艦艇,此外在黃海海戰之前日本在英國訂購的富士級戰列艦就於1894年8月1日在英國正式動工,到了甲午戰爭前,北洋海軍的艦艇總噸位、機動力、火力等方面已經基本上落後於日本海軍。

甲午中日戰爭,一隻擁有先進裝備卻輸的最慘的海軍,究竟為何?

再加上清廷頑固派固守封建守舊主義制度、昏庸腐敗也是甲午海戰失敗的一個必然原因,甲午戰前的中國各地海軍仍然是劃疆而守,分洋建軍,並沒有真正形成統一的體制編制,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艦隊,分別由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與兩廣總督分別管轄,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局面。但當時的日本,卻將常被艦隊和西海艦隊合併為統一的日本聯合艦隊,實行了統一調度,可有效的發揮其整體實力的優勢。

甲午為何慘敗是有多種多樣的原因,當時的北洋艦隊也不是擁有先進裝備,反倒是艦體大多老化、無速射炮、無大量大口徑開花彈、無大量國產新式化軍艦,再加上清廷太昏庸無能,用來禦敵與海的近代化海軍部隊,卻被用來當成了拱衛京畿地區的港口防衛艦隊。

甲午中日戰爭,一隻擁有先進裝備卻輸的最慘的海軍,究竟為何?

北洋海軍以一隅之力抵日本舉國上下之力,就算裝備再先進,朝廷說不打就不打,說不買炮彈就不買,為了慶祝大壽花巨資修園子,這樣的環境下,北洋海軍要是能打贏才是個奇蹟呢!

原創不易,謝絕百家號、企鵝號等其他平臺的創作者抄襲洗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