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一、赵孟頫与马

近期故宫正在展示赵孟頫的传世书画佳作,我们只知道赵孟頫精于书画。实际上赵孟頫是个历史上不可多见的艺术全才,精通诗词、音律、书法、绘画及鉴赏。在书画史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其画马技艺超群,堪称一绝。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汉族,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赵画马多饱满肥美而少些许骨干,饶有雄风之作,也是常有人物出现其中,牵扯其难以有所作为,偶有群马也是有着官府之人拿鞭守之,看似平常的画风和事物常态,但是在众多的画面之后,我想更多是对世事的反抗无果后的一种无奈和顺从吧!从他的画和诗中多少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飞腾自是真龙种,

健笔何年貌得来?

照室神光欲飞去,

秘图不敢向人开。

——赵孟頫《双马图卷》自题七绝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双马图卷》局部

赵孟頫在《双马图卷》自题诗中,以“真龙种”自诩,暗示自己是赵氏皇族后裔,虽然已国之不在,但却自己的高贵血统是不会改变和遗忘的。他自己也希望有机会“神光欲飞去”,“秘图不敢向人开”也直接得说明自己有着这样的报复和政治理想,但是这样想法是不可以对世人说,在夷族的统治下,纵使身居高位,或许心里更多的是对世事感叹和对前朝的怀念吧,《双马图卷》中,双马无牵无拌,行跑自如,这或许是赵真正所向往的生活,而非身居夷族高位,受世人唾弃和夷人排挤。

赵孟頫画马,近学李龙眠,远学曹霸、韩幹,直追魏晋风范。赵孟頫于画马一科用功颇深。其画马竭力求古,写马轮廓,用唐人的铁线描,用笔谨细,力量均匀,风格凝重而古朴。画者,心画。赵孟頫一生敦厚偏弱,又处于元代初期的民族矛盾非常激烈的时期,其仕元,是元政府缓和蒙汉矛盾实施统治的重要策略,赵孟頫在是否出仕这一问题上,是没有多少选择自由的。为此,他做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追求平安自适,努力于艺术中讨生活,也努力于佛门以求心安。其画马,虽刻意学古,宗法唐人,得马之真趣,但也从中透露出了他的个性情怀和柔弱秉性。虽然笔墨精湛考究入微,但马肥缺骨、过于柔媚细谨,凝重有余,生动不足,精神不够飞扬奋发!

历代评赵孟頫画马,也时常涉及他的出处和政治立场,例如,黄泽诗云“黑发王孙旧宋人,汴京回首已成尘。伤心忍见胡儿马,何事临池又写真?”虽评画须知人,但纠结于画外,亦多是评者立场而已。在此,对于其出处及政治立场,我处于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在元的铁蹄下,宋已然灰飞烟灭,再无复国可能,在元朝的赏识下,或死或做官服务于元统治,他选择了后者,这也就成就了他后来的艺术高度,而他为官期间,也通过自己的职权为人民作了许多实事,例如反对以宝钞来定罪,阻碍宝钞的流行。赵理直气壮地反驳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我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对钞法不力之罪,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均遭鞭打,然而赵孟頫执法却不打一人等等。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赵孟頫画马所体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此我选了赵的几幅画马作品,供大家欣赏。以下《浴马图》《调良图》《古木散马图》《秋郊饮马图》《人骑图》。其中《秋郊饮马图》《人骑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正在故宫“赵孟頫书画特展”中展出。可以近距离一探其中真意。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 浴马图

绢本重设色

现藏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 调良图

本墨笔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 古木散马图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 人骑图

纸本设色

现藏故宫博物院

二、赵孟頫与管道升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管道升,元代大才女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俩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管道升

结为连理

才子佳人“珠联壁合”

管道升,赵孟頫的妻子,她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管道升是青浦小蒸人,字仲姬。这位管家二小姐自幼工诗善画、聪颖异常,不知是不是因为才气非常,直到二十八岁也没有出阁——和十六岁就可以取字纳吉嫁作人妇的古代女子不同,这一代才女居然就“剩”了下来!可这一“剩”,便让管道升遇到了这样一个有缘之人——赵孟頫。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他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父亲早亡,赵家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亡之后,在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于江南”的过程中,赵孟頫被推荐给忽必烈,元世祖看到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赵孟頫,惊呼为“神仙中人”。由此,赵孟頫一路平步青云,仕途顺畅。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像

不知是一见钟情,还是相互倾慕,赵孟頫与管道升两位旷世才人终相成眷属,赵孟頫才艺绝世,丹青艺术的被称为元朝第一,书法世称“赵体”,流传不多的作品至今仍是收藏界的珍品,诗词文赋诸体皆妙,开启元诗新风。管道升才貌双绝,能诗文,擅书画,笔意清新。二人既各有千秋,又珠联壁合,整整三十年,这对诗、书、画三绝的夫妻,在诗坛画苑中相携游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 书画

纳妾风波

吵出情诗《我侬词》

赵孟頫与管道升是一对神仙美眷。他们修养相当,相亲相爱,夫唱妇随。当然,和所有的恩爱夫妻一样,他们也闹过别扭,可即便是闹别扭,竟也能闹出诗意。夫妻二人结为连理已有二十余载,中年的管道升被岁月消磨了月华水色,已是“玉貌一衰难再好”,风流倜傥的赵孟頫其实心中已生倦意。况且在那时,纳妾是再平常不过,同朝为官者有谁不是姬妾成群。赵孟頫的心中越发失衡,几次暗暗的透露出想要纳妾的意思。但是管道升始终一直不置可否。一日宴饮之后,赵孟頫想起席间朋友微微露出的调侃之意,接着酒劲,直截了当地写明了自己的意思。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 书画

想到这里,管道升心中酸楚难以言表。她行至案前,铺纸研墨,望了一眼花瓶内红妆残败的桃花,缓缓写道——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拿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然后,将咱们两个一起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写毕,管道升已是泪流满面,她亲自将字笺送至赵孟頫的书房,静静地等待着未知的结局。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 书画

其实,赵孟頫心中本就七上八下,难舍发妻,见了这至情至性泣血的《我侬词》,心下顿时懊悔不已,读了此曲,赵孟頫叹一声:“有妻若此,夫复何求”,便乖乖在家陪妻子了。从那天起,赵孟頫和管道升把这两张字笺工整地誊写下来,贴在案旁,时时引为笑语,二人之间再无间隙。大概管道升也未必料想到,几百年间,这首至情至性的小词,被世人广为传颂,赵孟頫管道升之间的故事也随之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 书画

夫妻情深

代笔温情家书《秋深帖》

在书法上,夫妻俩最值得一提的是《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下面,分页欣赏《秋深帖》: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秋深帖》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涂改过的题名

该升札题名问题,是由于丈夫意识写的兴致勃勃,不小心题了自己的名字上去,因为这通手札写的太漂亮了,自己也不舍得毁弃,便在名字上略作涂改,原文题字为赵孟頫的字—子昂,修改为道升(升在手札上为繁体字升)。

这样的细节,足见夫妻情深。想想也是够浪漫的。

阴阳两隔

直书悲情小楷《洛神赋》

赵孟頫一生,写过多篇《洛神赋》:1297年44岁时,为学生张渊书《洛神赋》;1299年46岁见到顾恺之《洛神赋图》写《洛神赋》;1300年47岁的他为盛逸民书写《洛神赋》;当然,还有我们不知道的版本……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而据史料记载,赵孟頫最后一篇《洛神赋》写于1319年八月,就在这三个月前,他刚刚失去了相伴一生的夫人管道升。 这一年,赵孟頫66岁,管道升58岁。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管夫人五月十日去世,八月五日,赵孟頫把思念融入笔端,写下了这篇绝美的小楷《洛神赋》。《洛神赋》为曹植名篇,叙写人神相恋,终因道殊,含情痛别。在描述洛神之美时,文章说:“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在写下这样的字句时,他的心里一定不是虚无缥缈的洛神,而是你侬我侬、相亲相爱的管夫人!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赵孟頫画马——自诩真龙种 欲飞终牵绊

因为爱情,一代才子佳人携手并进,相濡以沫;因为才情,恩爱夫妻互相吸引,不离不弃……这段浸润了书香气的爱情故事,成就中国典范的恋爱婚姻家庭标志和符号,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爱情婚姻观,也成了所有恩爱夫妻值得去珍惜和传承的东西!

延佑六年(1319)管夫人病逝,赵孟頫悲痛万分,相濡以沫的管夫人撒手西去,给了赵孟頫很大的打击,他对官场的虚名,也因此彻底看破。由于丧偶,长途跋涉,操理丧事,赵孟頫晚年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1321年,赵以年迈体弱要求致仕,终于得到朝廷的应允。他认为“人谁无死,如空华然”,因而在平淡中度过光阴。英宗至治二年 (1322)六月,他逝于吴兴。享年六十九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