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軍閥 之四東北王:胡帥張作霖

朋友們等張大帥等好幾天了吧

胡帥張作霖

中國十大軍閥 之四東北王:胡帥張作霖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首領,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後即逝世。

早年經歷

1875年3月19日(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生於奉天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窪村。

18

中國十大軍閥 之四東北王:胡帥張作霖

張作霖(3)

87年,從私塾先生楊景鎮學習三個月。

1888年,其父張有財被賭徒打死,他與二哥前去報仇,槍走火誤傷人命,二兄被捕,他逃走,隨母親王氏、妹妹去鎮安縣(即黑山縣)趙家廟村(今屬北鎮縣)外祖父家就食。

1889年,學木匠當貨郎賣包子學獸醫。

1890年,流落營口縣大高坎鎮。

1894年,投清軍宋慶所部當兵,後升任哨長。

1895年,清軍移防離隊回鄉當獸醫,與趙家廟村地主趙佔元次女結婚,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張首芳、張學良、張學銘的生母。

1896年,經馮麟閣(後改名馮德麟)介紹在廣寧縣(北鎮)加入綠林董大虎匪部。

1900年,義和團運動,沙俄侵佔東北,盛京將軍逃走,地方混亂。他於趙家廟組織保險隊(大團),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後移至北鎮縣中安堡。 他負責的地區稱為“保險區”。張作霖在保險區內很守規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鬍匪的騷擾得到遏制。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讚,他由此聲名鵲起。他管轄的範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

宦海生涯

中國十大軍閥 之四東北王:胡帥張作霖

位於瀋陽的張氏帥府

1901年,春節前夕遭金壽山勾結俄兵偷襲,逃往八角臺與張景惠合股,被推為團練長。在途中,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即張學良。

1902年,於新民受撫,先任馬隊幫帶(副營長)後升管帶(營長)。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先為俄軍效力後為日軍效力。

1907年,東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總督,計擒杜立山有功升為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

1908年,奉徐世昌命駐防鄭家屯、洮南,追繳陶克陶胡叛匪。

1909年,奉錫良總督之命追繳蒙匪牙什、白音大賚等。

1911年,武昌起義,帶兵入奉天省城鎮壓革命黨人。

1912年,因鎮壓革命黨人被封為關外練兵大臣。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任其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

1915年,被袁召入京,表示支持“速正大位”。袁世凱稱帝后,又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

1916年,驅段芝貴離奉,以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

虎踞東北

中國十大軍閥 之四東北王:胡帥張作霖

紀錄片截圖(14)

洪憲帝制敗後,他被黎元洪大總統任為奉天督軍兼省長。

1917年,因馮德麟參與張勳復辟,奪其第二十八師兵權,統一奉省軍政。

1918年,於秦皇島奪取直系購買的日本軍械擴充奉軍。入關支持皖系“武力統一”,被任為東三省巡閱使。

1918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利用日本的勢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力主鎮壓。日本製造寬城子事件。孫烈臣任黑省督軍,鮑貴卿任吉省督軍。成為“東北王”。

1920年,在直皖戰爭中助直反皖。

1921年,被任為蒙疆經略使,轄熱察綏三特區。進京組織梁士詒內閣。

1922年,吳佩孚揭露梁內閣賣國媚外,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而歸,宣佈東三省獨立,自任保安總司令,整軍經武成立陸軍整理處。

1923年,擴奉天兵工廠;東北大學開學。

中國十大軍閥 之四東北王:胡帥張作霖

張作霖與吳佩孚

1924年,成立東三省交通委員會。組“鎮威軍”六個軍進關與直系再戰,勝,推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總執政”。

1925年,奉軍進入上海,勢達鼎盛時期。浙江督軍孫傳芳反奉,郭松齡倒戈,日軍助張敗郭。

1926年,北京會見吳佩孚商定討赤計劃。孫傳芳北上歸附奉系,在天津蔡園開軍事會議組“安國軍”,被十五省推為總司令,決定打南方和西北的國民軍。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在位期間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誘惑,拒絕簽訂不平等條約。

皇姑屯事件

1927年,在北京下令絞殺李大釗等多名革命志

中國十大軍閥 之四東北王:胡帥張作霖

皇姑屯事件

士。組成安國軍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與日本滿鐵社長山本條太郎在北京達成《滿蒙新五路協約》秘密諒解。

1928年,北伐軍蔣、馮、閻、李對奉系進攻,奉軍全線崩潰。

1928年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

由於他不肯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無理要求(包括開礦、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築港等),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燬,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這就是當時轟動中外的“皇姑屯炸車案”。這一年12月,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發表通電,宣佈東三省及熱河省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這就是史稱的“東北易幟”。

2

社會評價

正面評價

張作為統鎮要地的首領,其政治、軍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譽為“亂世梟雄”。蘇日雖將張作霖視成眼中釘,卻也不得不歎服張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

張學良則評論自己的父親:有雄才,無大略。

孫中山說:“雨亭(張作霖)把東三省治理得很好,不過外有日本掣肘,處境也很難。如果國家統一了,建立革命的中央政府,地方的事就好辦多了。”

負面評價

中國十大軍閥 之四東北王:胡帥張作霖

張作霖和部下

窮兵黷武:作為軍閥,張作霖一再發動戰爭,不惜向日本等國借款而且截留鹽稅等國稅收入用於戰爭。且張作霖的部隊奉軍軍紀渙散,常有劫掠的現象,戰爭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刻的苦難。

鎮壓民主:張作霖思想較為守舊,曾經數次反對民主主義,屠戮革命黨人,並反對共產黨,逮捕並處決了李大釗等共產黨人。

巴結日本:張作霖對日本採取親善,尤其是初期,且大量僱傭日軍事人員。但後來張作霖大勢已去,國民黨快將統一,當時仍控制東北,不甘心受日本控制,而日本正計劃入侵中國東北,張在東北的牢固統治反而成為日本侵華的障礙。

張作霖真的可以稱作為東北王,咱們東北實打實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