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落榜生罗隐:我未成名卿未嫁,不是因为不如人啊

大唐王朝诗人众多,犹如天上繁星,各自闪耀自身的光芒,唯有那么一人,写诗出众,可半生遭遇却尤为曲折,说起他的诗词名句,后世人皆耳熟能详,直至今天还频频吟诵引用,他就是那个写下:“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落魄书生--罗隐

唐朝落榜生罗隐:我未成名卿未嫁,不是因为不如人啊

诗写得这么好,可他仕途却十分不顺,他的前半生都在为考取功名步入仕途而努力,奈何他没有当年白居易二十七岁时便能进士及第,意气风发在慈恩寺中的大雁塔下挥笔题名“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他也没有孟郊那般能在四十六岁时,一朝金榜题名,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扬眉吐气的诗句。

罗隐(公元833年-909年),字昭谏,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文学家、思想家,罗隐的的本名为“横”,他27那年到京城科考,历七年不第,由于屡屡落榜,才改名为“隐”,在盛世没落风雨飘摇的晚唐时代,罗隐命运多舛,他这颗明珠被没于尘土,不为人所赏识,他的诗文多以讥讽为主,他的自编其文《谗书》,就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憎恶,当年后梁太祖朱温(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拜罗隐为夕郎,他没去,梁朝的礼部员外郎罗衮就作诗劝勉:“谗书虽胜一名休”。

唐朝落榜生罗隐:我未成名卿未嫁,不是因为不如人啊

罗隐后来断断续续又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去除个零头,史称“十上不第”。以下这首诗,便与他的落第生涯相关:

《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当初他以寒士身份赴考,路过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认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位生得容貌出众且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两人本是萍水相逢,然而,罗隐年少英敏,才气逼人,云英正值妙龄,色艺双全,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在软语攀谈之际,推杯换盏之间,两人互相倾慕,互有好感,从“醉”字可见之,不只酒醉,更是心醉。

唐朝落榜生罗隐:我未成名卿未嫁,不是因为不如人啊

云英再好,终究还是风月之人,罗隐不可能为了她而放弃仕途,钟陵一别后,本以为不会再有交集,谁又曾想,十余年的时光过去了,自己还是未能考取功名。当他在“十余春”后见到已是徐娘半老的云英时,其婀娜的身姿还如十余年前一样,犹有“掌上身”的风采。当云英上下打量一遍罗隐,惊诧问道:“罗秀才怎么还是布衣?”

罗隐当即苦笑,是啊!“我未成名”而“卿又未嫁”,难道是因为“不如人?”当然不是,罗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这般才华出众,怎会不如人呢?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狂妄,《唐才子传》记载:“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这使得他在讲究谦虚的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也反感。

不是“不如”而是“不遇”。短短一语中,包含了他多少愤恨不平与无可奈何,清代黄周星评曰:“未成”、“未嫁”,足伤心矣;又接“可能”一句,不觉令人迸泪。

罗隐空有才华,却无报国之门,黄巢起义后,他避乱隐居九华山,中断了自己28年的科举梦,罗隐一生未能有幸踏进大唐的金銮殿,最终落叶归根,回顾故土,他55岁时,依附吴越王钱镠,先后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最后卒于给事中任一职,终年77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