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爲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一則“馬蜂窩被捅”的消息在互聯網上熱傳,直指其數據、評論造假。連日來負面消息頻出,馬蜂窩也迅速發佈聲明,聲稱抄襲內容系“商家違規”,目前已經清理涉事賬號,並表示此次造假繫有規模的策劃攻擊,並起訴了相關自媒體和數據公司。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對此,文章作者再度反擊,這一戰到底是劣幣驅逐良幣還是同行間的惡意競爭?或許對於平臺方而言,類似的考驗還將持續上演。


1

馬蜂窩被捅了


近日,一篇標題為《估值175億的馬蜂窩,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微信文章在互聯網上大火,發佈者是一個名為“小聲比比”的自媒體。文章中直指馬蜂窩“造假”,並列舉出了證據:馬蜂窩用戶的7454個抄襲賬號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抄襲搬運了數千條點評,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佔到馬蜂窩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文章中還表示,這些賬號除了點評內容抄襲外,其本身也很可疑。互聯網時代,你不知道電腦另一頭是人是狗,這話放在當下,或許還有另一層解讀——可能賬號本身就是數據的一部分,也就是業內所指的“水軍”,這才解釋了,為何有些賬號接連發布的觀點自相矛盾。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除此之外,這些抄襲號還參加活動頻頻中獎,文章作者認為這是內部員工操作手段。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且到了週末,相比其他平臺的點評數上升,馬蜂窩的點評數卻大幅度下降,難道是因為“週末員工不加班”?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此事一出,迅速引發關注,馬蜂窩也在第一時間做了兩件事——發佈聲明和刪除被“點名”的點評。馬蜂窩在官方聲明中表示,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佔比2.91%,涉嫌虛假的點評賬號數量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經對這部分賬號進行清理。自媒體文章中描述的用戶數量,與事實和第三方機構數據嚴重不符。

簡單理解,馬蜂窩默認了虛假點評的情況,只是強調“微乎其微”,而這不是馬蜂窩的內容核心,問題源頭的產生在於“不法商家的違規”。網傳文章內容片面,有明顯導向性。將馬蜂窩用戶描述成“殭屍”和“水軍”,把平臺社區描述為“鬼城”,則是有組織攻擊行為,馬蜂窩將採取法律手段維權。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2

估值175億的馬蜂窩會縮水嗎?

1

對此,網友也分為兩派,有“挺馬派”,表示馬蜂窩是被冤枉詆譭的,而自己也將一直使用下去。還有一部分是“踩馬派”,認為馬蜂窩把抄襲做到了極致,應該重罰。

目前還沒有第三方權威部門對此事下定論,但此事對於馬蜂窩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在世界盃之前,馬蜂窩還一直不顯山不露水,但在世界盃期間,豪擲1.6億廣告費,並邀請演員黃軒作為代言人,一句洗腦式廣告臺詞,雖然爭議不少,但也同樣賺足了眼球。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數據統計,目前馬蜂窩的估值已經達到了25億美元,也就是175億人民幣,據網傳消息,在“造假”事件之前,騰訊也有意領頭馬蜂窩新一輪融資,馬蜂窩還有望在海外IPO。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在這樣的關鍵節點,網上負面消息鋪天蓋地,對馬蜂窩的直接影響,恐怕就是估值縮水。此前騰訊因投資“差評”,結果“差評”被業內質疑洗稿、抄襲,騰訊也選擇了撤資。如今,顧及名聲的投資方恐怕還得繼續捂緊錢袋子。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互聯網專家劉興亮認為,若前述質疑被坐實,馬蜂窩一直以來強調的用戶PGC神話將被打破,粗略估算其估值或將降到20多億元,不再是獨角獸。

3

馬蜂窩將起訴自媒體立案


隨著事件進一步發酵,北京螞蜂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起訴深圳乎睿數據有限公司、丁子荃名譽侵權案獲立案。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據瞭解,被馬蜂窩起訴的丁子荃即“小聲比比”自媒體號創始人梓泉。22日晚18:48分,他在朋友圈曬出訴訟服務告知書,表示已經立案,並配文稱,“開戰,今晚第三篇。”

22日晚,“小聲比比”如約發佈了關於此事的第三篇微信文章《我承認,我們是有組織攻擊馬蜂窩的》,作者以自嘲的方式表達“已方只有4人,‘作案工具’也只有幾臺電腦。”“反觀馬蜂窩,只有寥寥千人,只拿了十多億美元融資,才抄襲了1800萬條點評,週末加兩天班,炮製出區區一紙公文,一紙訴狀而已,真是弱小,可憐,又無助。”

文章中也詳實地對馬蜂窩的回應做出了進一步說明,如“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這個“數據量”是條數還是數據大小?如果是條數,那總條數攻略應該有7億條,很顯然,這不太現實。那如果是數據大小,則有點偷換概念的嫌疑,畢竟點評大多是文字,不超過百字,相比數據佔比,遠不如圖片,這樣的比較,似乎沒什麼意思,只是為了凸顯出“少部分內容出了問題”的概念。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作者對於刪除的抄襲點評還作出了一個數據對比,合計約1,346,405,176字,佔點評總字數1,744,779,058的77% 。

“馬蜂窩把問題的根源歸咎於不法商家,為何不少官方賬號也遭遇清零?又有哪個商家會搬運幾萬條點評在馬蜂窩上?”

“為什麼馬蜂窩不回應同一用戶12次中獎問題?”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作者表示,還有更多證據掌握在手裡,同時也要求馬蜂窩公佈查證的結果,否則將視為誹謗,並且發起反訴。

為什麼乎睿數據、“小聲比比”會選擇捅馬蜂窩?

作者表示是乎睿數據的團隊吃外賣拉肚子,給出差評卻被汙衊是同行競爭,這才想到訓練一個模型,用於篩選餐飲點評中的水軍。拿馬蜂窩練手後發現問題,這一查就是四個月。“雖然社區數據造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但依舊選擇戳破泡沫。”

4

戳破泡沫利於行業進步


實際上,流量和客戶的轉化率對OTA(在線旅行社)而言,十分重要。畢竟好的成績單,可以增強投資人的信心,而社區類產品在早期聚人氣的時候,也大多帶有抄襲、搬運的痕跡,這也是所謂的“行業潛規則”。

馬蜂窩事件雖未下定論,但類似的醜聞在行業中並不鮮見。

2014年末,去哪兒網內部員工曝光去哪兒數據造假。據稱,當時去哪兒為了推廣APP,要求員工直接在酒店前臺拉客。

同樣是2014年末,同程和途牛因數據問題互相“掐架”。途牛網稱同程網絕大多數出境遊線路存在規律,即大約每兩個小時每條線路出遊人數增加1個。此外,途牛網還指責同程網抓取自己的用戶點評。


互聯網泡沫,數據造假一直存在,為何這回偏“馬蜂窩”捅了馬蜂窩



不僅如此,此前媒體多次曝光的“大數據殺熟”事件,也讓網友驚呼,原來還有這種操作?

或許,很多情況下,我們也習慣了“造假”,一部網劇動輒上百億的播放量,一條微博過億的轉發。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數據將變得愈發透明。給我一個程序員,我將撬動整個流量的情況終將得到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