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關注

全文共1930字,閱讀5分鐘獲得知識升級

本文來自網絡,不代表《中文自修》立場

最近在微博上一個網友爆料

說是上海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

上海教育(滬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

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

將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

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這是課文原文

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拋開其他的不談

就這樣隨意刪改作者原文

有些不太妥當吧

畢竟作者在用詞上也是有自己的特殊感情的

而且

什麼時候外婆成了方言了呢???

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上海網友們表示無法理解這樣的修改

好好地外婆為什麼要改成“姥姥”

上海人又不叫姥姥的

還有人找出了去年教委針對此問題的答覆

上海教委也認為“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可問題是,我們一點也沒覺得

外公外婆的普及率比姥姥姥爺低啊

而且許多電影中的稱呼也是外婆居多

......

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對此,家長網友們這樣看:

  • 明明姥姥姥爺才是方言啊,顛倒黑白
  • 難道以後得這麼唱:“澎湖灣澎湖灣 姥姥的澎湖灣”嗎?
  • 姥姥不也是方言嘛,要改就改成外祖父外祖母,這才是官方叫法
  • 姥姥是北方地區用的多,那我們只要理解就行了,媽媽的媽媽我們叫外婆。錯的究竟是哪邊不重要,逼我們喊姥姥實在不妥。

如今能把滬語說流利的孩子越來越少了

上海教材和外地教材差異度

更是進一步降低了

希望在開拓視野的同時

偶爾也關心一下我們上海的本地文化

附《打碗碗花》未修改“外婆”原文:

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小學《語文》第五冊 1987年版

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小學教材“外公外婆”竟成方言,上海小囡改口叫“姥

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