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开展精准医疗扶贫纪实

2018年8月19日——首个“中国医师节”。辽阳市中心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难忘的日子,建档立卡贫困患者王炎在经过肘关节置换术后,刚刚拆线恢复。

经过五次手术,王炎终于实现了“由卧床到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的奇迹,大家打心眼儿里高兴。庆祝医师节的舞台上,王炎眼含热泪唱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参与并见证了这一过程的院领导和医护人员也禁不住红了眼眶。

家住辽阳县柳壕镇罗套村的王炎,18岁时的一场疾病让她四肢关节僵直、髋关节溶合,平时基本卧床,父母四处举债八方求医,还曾多次受骗,病情愈发严重。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辽阳市中心医院采取“全面筛查、精准治疗、跟踪问效、签约服务”等手段,在根治病根、拔掉穷根,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效果显著,率先在全省探索出了精准医疗扶贫“辽阳模式”,为全省精准医疗扶贫工作开出了破题药方。

辽阳市中心医院医疗队到村为王炎体检,向她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时,她认为又来了一群骗子,经过院领导刘有玉、马丽多次劝说,她报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到了医院。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两年里,她先后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肘关节置换术等五次手术,花费了40多万元的医疗费,其中农合补偿8万多元,民政补偿3万多元,医院为其兜底垫付30多万元。

王炎的奇迹,是医学的奇迹,更是党的惠民政策的奇迹,是医者妙手仁心的奇迹。

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针对辽阳市贫困人口中有62.5%为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现实,市委、市政府将医疗精准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力推进医疗精准扶贫行动。2016至2018年,利用新农合结余基金安排3000万元支持精准医疗扶贫,剩余不足部分由医院兜底,所有医疗精准扶贫患者的住院费用均由定点医院先行垫付,患者不交押金,解决了最弱势的群体多年靠自身无力解决的难题。

辽阳市中心医院成立医疗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副院长刘有玉组织开展精准医疗扶贫工作,利用医院配备的专用医疗检验设备和车辆,组织医疗专家、医护骨干20余人,组建了2个精准医疗扶贫工作队,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

精准扶贫,要义是“精准”二字。为此,院党委迅速明确医疗扶贫“战略”,即精准施策、精准组织、精准核查、精准垫付、精准治疗,坚持核查、治疗、巩固“三步走”,承诺做到“三惠三不”,即精准核查“普惠制”、不落一个人,大病住院“特惠制”、贫困患者不花一分钱,慢病用药“保惠制”、不让患者断药一天。

就这样,从2016年3月起,医院选派精锐力量,投入精准医疗扶贫主战场,以医者的仁爱之心、“拼命三郎”的实干苦干、备受赞誉的创新招法,为1万多名贫困患者祛除病痛的折磨,这其中八成以上的家庭因此拔掉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穷根”。

脚板丈量民情,面对面核查筑牢根基

“走进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满怀着对贫困群众亲人般的深情厚意,两支精准扶贫医疗队,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全天候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核查工作千头万绪。医疗队要在疾病普查的基础上核实贫困户数、患病人数、疾病种类、病情程度等医疗信息,为确定的精准救助对象建档立卡,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家族近亲疾病史、所患疾病、治疗情况、病情评估、治疗意见等,同时还要将有关信息完整地输入数据库,以便日后的大数据管理。

半年多的时间里医疗队走遍了2县4区39个乡镇街、451个行政村的沟沟坎坎,精准核查了患病群众27000多人,筛查出符合精准扶贫条件的有17000多人,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做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大家栉风沐雨、翻山越岭,春寒时冷风吹僵了手脚、盛夏里汗水湿透了衣背,午饭就是简易盒饭、方便面加矿泉水……

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期间,暖心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场景,一幕又一幕——

副院长刘有玉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身先士卒,结合实际,提出并制定符合实际的创新招法,还时不时地高价买下贫困群众家的农产品,为他们送去贴心的帮扶;

工会主席马莉与一万多名贫困患者建立联系,手机存满贫困患者的信息,随时可以查阅,她的手机号码,也成了患病群众心中的“救命热线”;

年近花甲的彩超室主任王清宇患有高血压、腰间盘突出,每次下乡,他都要吃两片药顶一顶,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他就蹲在土炕上为患者做检查,一位全身瘫痪的患者流着泪说:“我要是能站起来,我得跪下谢谢你……”;

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医院首届劳模肾内科主任姜维,自己省吃俭用,却把500元钱捐给素不相识的农民;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幼女无暇顾及,却给予贫困患者无微不至的关照;

内分泌科副主任刘芳一次下乡时长途颠簸加上过度劳累,体力严重透支,在救护车里休息时,一位农村妇女拿来大蒲扇站在一旁给她扇风,另一名农家老汉跑回家给她冲了一碗糖水端过来……刘芳说:“那个大蒲扇、那一碗糖水一辈子都忘不了,为他们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

扶贫需要精神力量,扶贫更造就了新的精神力量!

大家深深感到,医疗扶贫,是实实在在的帮扶,更是一场触动灵魂的行走,越接触贫困群众越会感受到爱与奉献的现实意义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仁心赢得民心,心贴心拔除病根穷根

核查是基础,治疗是关键。医院开辟了医疗绿色通道,设立了精准扶贫接待处、精准扶贫门诊、精准扶贫专用住院窗口,凡是符合精准扶贫条件的患病群众,由专业导诊人员实行一对一式的贴心服务,直接办理相关入院手续并送入病房,一律由科主任诊治。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精准扶贫患者,都由科主任亲自主刀,让贫困百姓享受最高端、最前沿的医疗技术和最优质的护理服务,诊疗护理费用不用患者花一分钱。对家庭特殊困难患者医疗医院还提供一日三餐,让贫困患者真正体验到医院给予弱势群体的特别关爱。

由于养父去世、养母忙着农活,王炎几次住院期间,都是骨四科的医护人员全程照顾。如今30岁的王炎,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还开起网店、做起微商贴补家用。医院超市尽可能从她那采购大米等商品,帮她扩大销路。院领导还多方协调,帮助她实现求学的梦想。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笑容的王炎把医院当成了第二个家,时不时地带些自家产的蔬菜来看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医护人员。

辽阳县下八会镇金厂村农民马英山多年一直被窒息的胸闷和剧烈的胸痛折磨得苦不堪言,经检查发现心脏病变严重已经不能再进行支架治疗。于是,由心脏外科主任孔德平主刀,从其大腿上取下一根30厘米长的静脉再分成两段移植到心脏,成功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这项高难度的手术进行了6个多小时,终于让老人彻底脱离了病魔。当他得知仅手术费用就达12万却不用他拿一分钱时,他哽咽着说:“是党和政府、是中心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呀!”

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一项项治疗、一台台手术,解除了贫困患者的病痛,照亮了他们美好的明天。

为了确保治疗精准,医院对贫困患者全面建档,责任落实到科到人,并进行全程的监督管理,出院时请专家进行评估和验收,目的就是要实现治好病、恢复好、巩固住的脱贫生产力的再造,使患者全部或部分恢复的劳动能力,为他们能够实施其他脱贫项目奠定健康基础。

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截止2018年8月31日,医院救治出院精准扶贫患者14260人次,除去新农合各项补偿、民政救助补偿、政府专项补偿后,垫付和兜底精准扶贫患者医疗费用2200多万元。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笑脸、发自心底的感谢,院领导和医护人员由衷地感叹:“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抓到点扶到根,实打实扩大扶贫成果

越是接触农村贫困患者,医护人员便越能感受切肤之痛。现在有了好政策,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民可以不用花一分钱去医院治病,但为了生计,他们舍不得撂下家中的农活,放不下对家中老小的牵挂,久而久之,小病挨成了大病,大病挨成了不治之症。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习总书记这段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指示,院党政班子始终铭记在心。大家没有满足医疗精准扶贫取得的初步成果,而是把目光放长远,力争治防结合巩固扩大医疗精准扶贫的战果。

针对发现的问题,医院开出“长效药方”——组织全院263名临床优秀专家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建立长期签约服务协议,力求拔除“疾病”这个导致贫困甚至返贫的“根儿”。

“大医院的副院长,登门给我们当家庭医生,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儿!以后我们有病找你就行吗?”2017年春的一个周末,手足显微外科专家、副院长刘有玉一大早就赶到辽阳县甜水乡签约户王吉宝家中,仔细询问病情,给出治疗方案,留下联系方式,郑重与他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让他感动不已。

就这样,全院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263医疗专家与全市医疗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家庭签约,按照专业及病种,以专家看专病、专家治专病,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专业医疗服务。每个签约医生提供用药干预指导、预约诊疗、接诊住院治疗、医联体诊疗指导及疾病预防宣传等服务,同时还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6种慢性病的贫困患者免费投药,实现专病用药指导最优化,防止出院患者疾病反弹,达到持续巩固治疗效果、尽快痊愈脱贫的目标。与此同时,医院还在签约医生中实行“首签负责制”,对于签约人口患有签约医生专业以外的疾病时,给予“首诊负责制”式的帮助,负责转交专业医生治疗,提供多种疾病的治疗路径。

这一举措让贫困群众一致点赞。许多贫困群众把签约专家当成了亲人般信任和依赖。“打心眼里感激您的好医德好品行,祝好人一生平安!”这是刘有玉手机里收藏的一条来自签约户的短信。他说,每每翻看这些,想起他们看到我们上门时充满希望的眼神,就会找到工作的充足动力,就会想起从医时的初心!

用大病重症救治“零负担”的非常举措,力克农村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顽疾。在全市脱贫攻坚决战的关键时期,辽阳市中心医院以创新的思维和办法、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和干劲彰显了大型公立医院的责任和担当。

2017年3月,冬天的寒冷还未完全褪去,可是春的脚步已经渐渐清晰。以“再返大山,看看贫困患者的新生活”为主题,院领导带领医疗队回访在医院做过重大手术的贫困患者,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的诉求与问题,让他们感觉到党、政府和医院是他们治疗康复的强大靠山,从而树立起脱贫奔小康的坚定信心。巍巍大山见证真情,广袤大地记载足迹。医生们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让老乡们倍感融融暖意;专家们一声声贴心的问候,让心中曾经的困苦云散烟消。走出病痛折磨的乡亲们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这样的活动,医院已经组织了两次,未来还将继续。

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新思维新办法,点对点破解新问题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按照新政策推进精准医疗扶贫工作中,专家们陆续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慢性病继续治疗是否还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兜底”政策?已经治愈的贫困户新发疾病怎么办?一些年纪大、身体弱的边缘户该给予怎样的医疗关怀避免其陷入贫困……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作为一个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集体,院领导班子坚持群众有所呼、医院有所应,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今年再推新举措:改进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时限由一年改为长期。同时对全市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未脱贫家庭成员大病救治继续实施免费医疗救治政策;对全市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已脱贫家庭成员大病复发或患重病急症入院救治的,继续实施垫付兜底救治政策,对按政策个人承担的诊疗费用,医院予以减免兜底……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好的作风。两年多的精准医疗扶贫实践,换来了无数贫困群众绽放的笑脸。

辽阳县甜水满族乡甜水村精准扶贫患者周兴家、陈丽梅老两口分别患上直肠癌、结节性甲状腺肿,一同住院,双双免费做了手术,治好了病,还受到精心照顾,他们激动地说:“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以前把房子卖了也治不起病啊,现在不花一分钱就治好了大病,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啊!”

辽阳县隆昌镇隆昌村农民董继强正值壮年患上股骨头坏死,疼痛难忍,无法下地。家中的顶梁柱一病不起,妻女一筹莫展,生活陷入困境。中心医院为他免费做了手术,他又可以正常走路了,他家的生活之路也越走越宽阔了:“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让我摊上了,真是太幸运了!”

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水泉村农民张祖合,因为太穷,他35岁才娶上媳妇;因为贫困,他有病不治,直至突发心梗,命悬一线。坎坷的命运因为精准扶贫迎来转机,如今,乡政府给他家修了新房,中心医院及时治好了他的大病,他家的日子渐渐露出了幸福的曙光。

……

一万多名康复出院的精准扶贫患者,每一名患者的身上都承载着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深情,每一名患者的身上都在发生着起死回生、由危转安的奇迹。医疗精准扶贫,让那些曾经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患病农民,亲身体验了“穷在深山有远亲”的感受,找回健康的同时,他们的幸福指数更是极速攀升。

天地有秤,民心为镜。院领导表示,作为全市最大的公立医院,辽阳市中心医院将继续在突出公益性上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坚守医者初心,实施保基本的“普惠”、共享发展成果的“反哺”、对待弱势群体的“特惠”,继续秉持创新、实干、担当的坚定信念,用真情和汗水奏响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最强音!

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