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长乐路》分享提纲及读书笔记

点击上方“蓑翁论书

”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论书|《长乐路》分享提纲及读书笔记

分享提纲:

1.上海译文社与“译文纪实”系列简介——上海译文社:与人民文学社、译林社并为国内三大外国文学书籍出版社——“译文纪实”系列:起于何伟的作品(《寻路中国》《江城》),非虚构纪实文学系列,口碑上佳——该系列其他代表作:《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打工女孩》等

2.《长乐路》的写作特色:小切口,大视野;民族志式的深入田野调查方式;充分利用各种第一手材料的社会文化史方法;强调叙事,流畅而充满可读性的非虚构文学写作

3.《长乐路》里几位主人公的各自意蕴——冯叔和傅姨:政治运动年代的牺牲品,经济发展年代的弱势阶层,渴望富裕的工具理性,对于经济诈骗缺乏辨别能力;赵女士:城乡二元分隔体制的牺牲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实现小康的上海梦代表,身处上海的半局外人,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上海;拆迁户老康:暴力拆迁的牺牲品,社会的边缘阶层,抗争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命如蝼蚁;陈凯:典型的上海中产阶层,探索创业之路上的踌躇与挫折,与民国时期旧上海情调的对接,中年中产阶层的精神与经济困境,信仰层面的迷失与光怪陆离

论书|《长乐路》分享提纲及读书笔记

4.《长乐路》所折射的家国变迁与时代命题:当代中国种种不公平机制的放大;政治运动年代的余波对于国人后代的影响;政治运动与不公平机制带来的国族向心力的迷失;去政治化年代国人的政治观与信仰取向

5.家国变迁之下的个人生活史感受:结合自身的家族生活经历来谈

6.相关阅读推荐:杨奎松《“边缘人”纪事》,迈克尔•麦尔《东北游记》《再会,老北京》,张济顺《远去的都市》,李欧梵《上海摩登》

读书笔记:

P1生命的始末对比,P5法国梧桐的来历,P7上海道路的命名来源,P19陈凯离开体制后的收入攀升。

P21历史资料与合理想象,P23政府主导对错价值观,P30上海与一百年前纽约的类似,充斥着外来移民,P32《做可爱的上海人》的文本分析,P35拆迁户老康的悲惨生活,P38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因拆迁被烧死,P39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暗讽。

论书|《长乐路》分享提纲及读书笔记

P53户籍政策带来的教育不公平,P56上海城市的极度安全跟户籍政策有关,P58大城市与小地方的教育差异,P61十五年从无任何休闲。

P64丰富的上海小吃,P70新疆开荒的窘困经历,P76不相信任何权威的冯叔跟迷信上帝的傅姨。

P82资本家在青海的劳改农场与上海家人的通信,P84因从私营工厂进货而被打成右派,P87劳改农场的非人待遇,P91错误时代的悲剧命运,P93对中国梦的评价。

P111傅姨的轻易被骗。

P118分居两地的两代人关系淡漠。

P138文艺青年的创业失败与商业转型,P139文青一代的生存状态,P145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变迁。

P149财产公有之后的悲剧,P154土地财政的恶劣后果,P161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P166麦琪里的继续强拆。

P170寥寥数笔,道尽中国发展,P178遭受迫害的王明一家出国,P182妻儿没有参加王明的葬礼,P189王明后人在美国的生活。

P196冯叔帮危难中帮助自己的女人买房,P200毛时代遗留的平等观念让如今的老人愤世嫉俗,P202大量的诈骗公司让傅姨深信不疑,P212儿子的意外死亡。

P214花店老板赵女士已经无比时尚,P233多年上海生活营造的端庄与修养,让赵女士在老家鹤立鸡群。

论书|《长乐路》分享提纲及读书笔记

P238三明治老板与佛教结缘,P239众多中国人转向宗教的原因分析,P240跟美国“垮掉的一代”的对比,P251宗教与科学的冲突,P259从一个彼岸到另一个彼岸。

P264不同政治标语的迭新出现,P270低文化的中国移民对中美不同模式的对比认识。

P275文革造成的历史伤痛,P276陈凯的奶奶试图自杀,P278冯叔和傅姨的各项投资以屡屡被骗收场,P284中国转变的积极意义。

2018.8.27晚整理于竹林斋

(本文是蓑翁为金陵读书2018年8月29日晚举办的“《长乐路》与大时代变迁下的个人生活史叙写”沙龙准备的分享提纲及读书笔记,配图来源于网络,供大家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个人原创作品发布平台,从书出发,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与艺术,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件[email protected]或者加我私人微信号:batongyang(注明“蓑翁论书”粉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