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凝結著古人的智慧,是中國深厚燦爛的傳統文化代表。永興坊堅持以 “二十四節氣”民俗為基本元素,通過文化活動的形式,讓人們親身體驗、感觸、傳承傳統文化。7月7日,一場“夏爽中國·嗨西安之小暑吃新面·消暑又有面兒”文化活動在永興坊精彩上演。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此次小暑節氣文化活動是由中共西安市新城區委、西安市新城區人民政府、西安市商務局、西安城投集團主辦,新城區文化體育局、新城區文物旅遊局、新城區中山門街道辦事處協辦,新城區文化館、西安永興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活動分為小暑習俗知多少、寫biang字,扯biangbiang面,感受陝味文化、吃西瓜消伏熱大賽等精彩環節,讓市民遊客通過活動了解節氣風俗習俗,更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等有關小暑的古詩諺語和風俗習慣你瞭解多少?在永興坊一場小暑習俗知多少的趣味搶答拉開了“夏爽中國·嗨西安之小暑吃新面·消暑又有面兒”文化活動的序幕。只見現場觀眾無不積極踴躍、熱情洋溢地參與搶答,靈活運用傳統文化知識,有人對答如流,贏得了現場的觀眾的陣陣掌聲。而有人回答的答案卻是奇思妙想、出乎意料。整個活動現場的人們似乎在經歷一場傳統文化的洗禮,在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後,參賽選手還獲得了清熱消暑的綠豆湯。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陝西面食文化源遠流長,吃麵的方式和種類絕對稱得上出神入化。伏日吃麵的習俗早在三國時期已流傳,《魏氏春秋》有記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而永興坊作為非遺傳統文化探索與挖掘的領跑者,在這個陝西文化大秀場上,不僅秀出非遺美食biangbiang面的製作過程,更讓現場市民共寫“biang”字,讓非遺文化和傳統文化行之更遠。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biang字筆畫共56畫,是漢字中筆畫最多一個字,這個字寫盡了陝西山川地理,更顯示出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場寫biang字大賽中,可真是難倒了眾多人。參賽選手化作古時的那位“秀才”,他們嘴上唸叨著biang字書寫口訣,想象該字的書寫。當“秀才”們罷筆,呈現在紙上的Biang字,僅是“言字中間走”、“中間夾個馬大王”等偏旁部首,觀眾朋友就寫得各不相同,再細看筆畫順序更是五花八門。不過,也有人下筆如飛、一揮而就,一個筆走龍蛇的“biang”字展現在大家前面,贏得滿堂喝彩。總之,整個現場真是吸引了眾多人的參與,有人支招、有人書寫,他們為字而論,真是無不熱鬧。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寫完biang字,真正考驗大家的是biangbiang面的製作過程。只見傳承人帶著非遺技藝進行“實戰”展示,他拿起長條狀的麵糰,捏住兩頭,在案板上摔打,敲擊出輕快的節奏,三兩下便扯出一根形如腰間所繫的褲帶一樣的麵條。而參與選手也認真地如一位拜師學藝的徒弟,目光聚焦在案板上,生怕漏掉最精彩的扯麵表演,不時發出“真厲害”、“陝西真有面兒”的驚歎。當輪到“學藝者”扯麵時,面積子完全變成了不聽擺佈的老大難,扯出的面和非遺傳承人相比,長度又短、薄厚不一,失去biangbiang面原有的風範。

有句順口溜說biangbiang面,“三秦麵條真不賴,擀厚切寬像褲帶。面香筋道細又白,爽口耐飢燎的太。”比賽落幕後,參賽選手就獲得了這道美食的免費體驗券。當問及味道如何?一位來自浙江的遊客朋友說,紅彤彤的油潑辣椒、配上醬油、醋,撒上綠色的香菜和蔥花,再放上金燦燦的炒雞蛋,這碗麵條簡直就是藝術品,他都捨不得下箸去破壞這美妙的畫面。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小暑節氣千餘人共寫biang字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小暑的到來,表示炎熱的夏季正式開始,如何消熱解暑,恐怕只有涼爽的西瓜可以帶來一絲涼意,捲走小暑的溫暾。永興坊在小暑時節,還設置了一場賦予青春活力的比賽——吃西瓜。不過,這場吃西瓜比賽是要通過美食對對碰的考驗,才有參賽資格。陝西地域與本地特色美食的拼接對於老陝人來說,可謂相當熟悉,可外地遊客卻迷糊起來。“澄城和水盆拼,還是和炕炕饃對?煎餅是子長嗎?”遊客朋友不禁向本地人發出請教。參與此次比賽的遊客朋友認為,來到一個城市,就應該靜心深入瞭解本地的歷史文化和美食文化,而不是走馬觀花、匆匆而過。此次他們來到永興坊參與了小暑節氣文化活動,從美食中感知陝西傳統文化,稱此次旅行不僅是咥美陝西,更是一場文化之旅。

的確,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保護傳承傳統文化,每個人都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永興坊作為國內首個“非遺文化”主題特色聚集區,以非遺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作為核心理念,不僅匯聚了陝西各地的非遺、民俗、手工藝等傳統文化,還以 “二十四節氣”民俗、傳統文化等為基本元素舉辦了千餘場文化主題活動,通過非遺傳承人的精湛技藝展示的活態傳承方式,讓非遺文化迎來了全新的發展。

同時,永興坊以多樣活動的形式也賦予了傳統文化以青春活力,讓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人通過接觸,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魂,認識到這不同於當下快餐文化的獨特藝術形式和生活方式,進而消除對傳統文化的隔閡感和生疏感,產生興趣和喜愛。更可以讓世界瞭解陝西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