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嘉興市中心這個百年老宅翻新 將成文化新地標

2018-10-28 06:04 | 嘉興發佈微信公眾號

期待!嘉兴市中心这个百年老宅翻新 将成文化新地标

說起嘉興市區的紫陽街191號,知根知底的老嘉興經過時,不自覺地會加上一句:高家洋房,百年老宅!

日前,嘉興市發改委正式批覆關於嘉興市文藝之家裝修改造工程項目建議書暨可行性研究報告。未來一年,嘉興市將對位於建設街道紫陽街191號的高家洋房輔樓進行裝修改造。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拆除高家洋房輔樓原有部分裝飾;根據功能需求重新隔斷佈局,對書畫展示廳、多功能廳、門廳、文藝沙龍、屋面以及接待室、倉庫、廁所等公共區域重新裝修改造,並安裝消防、暖通等設施設備,同時對主樓創作室牆面進行裝修等。項目建設工期為12個月,其中施工工期7個月。

高家洋房所在子城片區,被規劃為嘉興市的“城市客廳”和“城市之眼”,“文藝之家”被定位為“城市文化客廳”。

前世:百年老宅,見證城市滄桑

期待!嘉兴市中心这个百年老宅翻新 将成文化新地标

高家洋房,民國時期嘉興商人高仲蘭所建,彼時他曾擔任嘉興縣商會會長。

高氏是嘉興有名的望族,有“馬涇高商族”之稱。嘉興頗負盛名的高公升醬園便是高家的家族企業。高氏曾為佃農,因承租田地發家,清乾隆年間在新塍開高公興醬園,後增開高公順醬園,此後,又在嘉興中基路開設高公升醬園,原許家村的高家祠堂,即今南湖國際的來燕堂,為高家家祠。

高氏到高仲蘭一代,能人輩出。高仲蘭,與沈鈞儒同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舉人,戶部江南司主事加三級誥授朝議大夫,曾創辦嘉禾布廠。高仲蘭之弟高叔荃,據其孫高之熊介紹,也是當時嘉興著名的實業家,主營布廠,後投資民豐,與褚輔成同為民豐合夥人。

期待!嘉兴市中心这个百年老宅翻新 将成文化新地标

高仲蘭曾留學日本,篤信天主教,留日歸來後,出資在天主堂附近建造了高家洋房。高家洋房融合了高仲蘭的中西方兩種審美,體現中西合璧獨特的藝術特點。嘉興現存民國私人建築裡,體量最大,為研究嘉興的近現代歷史和建築提供了實證,很有代表性。

好景不長,1930年代的中國風雨飄搖。1936年8月,張發奎任蘇、浙邊區綏靖主任,駐地在浙江省嘉興縣,主要任務為構築蘇、浙邊境自乍浦—嘉善—西塘鎮之線的國防工事。據傳,高家洋房是當時的司令部。嘉興淪陷後,日軍進駐。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後,由解放軍接管。

此後,高家洋房先後成為嘉興新老兵中轉站、嘉興日報社、嘉興市軍供站的辦公場所。2000年5月,高家洋房被列入嘉興市文保單位。2017年1月,高家洋房被列入浙江省文保單位。幾年前,嘉興市軍供站搬遷,高家洋房便沉寂下來,就這樣靜立於鬧市之中。2017年8月,喧囂打破夏日的沉寂,腳手架林立,工人們進場,高家洋房修繕及環境整治工程啟動。

今生:“文藝之家”將成人文地標

期待!嘉兴市中心这个百年老宅翻新 将成文化新地标

嘉興市目前擁有12個市級文藝家協(學)會,會員3131名,一直以來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建設一個綜合性文藝活動場所,既有利於文藝工作者之間溝通交流、開展文藝創作、舉辦人才培訓和成果展示等活動,也有利於嘉興市匯聚文化名人、留住文藝人才,更好地建設文化嘉興。

期待!嘉兴市中心这个百年老宅翻新 将成文化新地标

修繕完成後,高家洋房成為嘉興“文藝之家”。“文藝之家”功能主要是創作、展示、交流、培訓。未來,希望高家洋房成為嘉興人文標誌性的建築,凸顯嘉興人文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