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西式的结合,说说中国的旗袍文化

中华文化的长远渊源,中国很是有些代表性的服装,汉服,唐装、旗袍等等。每一种都极富有代表性,也独立成为一样飘荡的风景。不过小编还是要说说最后一个了,那就是在现如今也是寻常的旗袍了。


我们看到的旗袍的主要特征是立领,右襟,紧腰身,下摆开叉。看下面的图片:

传统与西式的结合,说说中国的旗袍文化

旗袍并不简单的说是旗人之袍,不过确实是满族旗人的袍服演变而来的,是满族的国服。本来这种服装主要是用于骑射和激烈的活动的,其实在之前的时代,这种袍服也并不是没有,唐代的胡服也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这种合身的袍服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当权的时候一度流行,只不过,清代历时较长。

传统与西式的结合,说说中国的旗袍文化

清军入关之后,定的服装规矩是男从女不从的,满族的长袍也就被用来同化汉人服饰了,男子的长袍的接受效果并不好,反倒是女子的旗袍却逐渐被接受。

传统与西式的结合,说说中国的旗袍文化

不要说小编吓你,清代女子旗袍的照片,凑合看吧,大致可以从电视剧的剧照中看出来,剧照的照片不一定不事实相符,但也能看到一二。

传统与西式的结合,说说中国的旗袍文化

旗袍最开始是长袍马褂,上袄下裙的衣服,到了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西方的面料服装款式等流入,上海的妇女将旧式的旗袍加以改造,变成旗袍马甲的款式,但还是带着上袄的。一直到1926年,两者合二为一,成为最初的旗袍样式。

传统与西式的结合,说说中国的旗袍文化

不过要变成现在的旗袍模样,还是经过了一段裁剪设计的阶段。

三四十年代,旗袍的全盛时期。通过缩短长度,收紧腰身,提高开叉,旗袍才完全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上海崇尚西式的生活方式,才不断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彰显女性的曲线。

传统与西式的结合,说说中国的旗袍文化

民国时期的女子偏爱旗袍,宋氏三姐妹中的宋美龄,就专门有一位男性裁缝师张瑞香,她的旗袍收藏是世界闻名的。宋美龄的衣柜,是世界上最大的旗袍贮藏室。

到了80.90年代,旗袍可就被冷落了,当年人人穿旗袍的盛况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少数人在穿,而且旗袍已经逐渐变成了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了,想来,如果再继续变成制服,是更加不可能重回当年的盛况了。


传统与西式的结合,说说中国的旗袍文化

旗袍也有派别,分为海派和京派。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京派肯定是那种矜持典雅的特色,海派以西式浪漫为要了。如此说来,旗袍其实算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成果。

传统与西式的结合,说说中国的旗袍文化

旗袍毫无疑问是受人关注的,它最能展现女性的体态美。但是旗袍还颇为挑人,需要脖子长,肩膀溜,腰细臀部丰满,个头适中,甚至胸部大小也要合适,小编找了一张完全满足所有条件的照片,我的女神啊。

其实,旗袍的流行,是因为它完美的掩盖了东方女性的胸平,上身长的特点,所以从另一种角度显现出东方女性的特色,既能显得典雅,又能彰显出妙曼,表达一种独特的时尚和情怀。以含蓄的方式来表现女性的体态美和东方民族独有的优雅,还真的是,即结合了时尚又迎合了传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