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國家政策的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國內逐漸開始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現對於傳統汽車製造業較高的壁壘,新能源汽車的入門門檻也就相對低不少。因此也就吸引了不少資本熱錢紛紛湧入,在資本的驅動下,也就誕生了不少的造車新品牌。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市場格局,或許受益的最終是消費者,因為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就從中挑選出更滿意的產品。可是短時間內出現這麼多品牌著實令人有些眼花繚亂。而在這短短的幾年當中,它們中有些已經倒在了路上,有些在艱難前行,還有些正高歌猛進。
那麼排在上游梯隊的前途、蔚來、威馬、小鵬、拜騰等這幾家造車新勢力,到現在為止取得了哪些成果,又將造車這盤大棋下到了哪一步?
資質成為造車新勢力的“門檻”
無論是跨界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在投身新能源大潮之前,擁有兩張合理合法的資質是必須選項。上百家新造車企業,只有15家企業通過了發改委的項目審批,僅有10家企業通過了工信部的准入許可,能夠獨立造車。
對於為數眾多的造車新勢力來說,10家取得“雙資質”的企業尚屬九牛一毛。目前發改委的資質審批已於2017年6月暫停,想要通過正常渠道取得資質的排隊車企,只能等待審批重啟。
或許正式拿到雙“準生證”的難度過大,因此不得不迫使各新晉造車企業另闢蹊徑,其中“代工”生產便是解決生產資質問題的一個捷徑。
但是值得提出的是,代工模式的本質訴求是要提高效率、避免產能浪費、節約管理成本,但是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環境並不成熟,不適合代工。如果新能源造車企業在自己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採用的代工模式又是需要代工方新建生產線甚至工廠,那技術和效率的問題都被忽略了,並沒有解決。
所以“代工生產”模式能否像手機等快消品行業那樣滿足品牌當初為消費者描述的藍圖,還值得等待時間給出答案。
而在“E車匯”看來,對於新晉造車企業來說,像前途汽車這種自建工廠拿到生產資質才是最終的唯一出路。對於汽車這種大件消費品來說,背後涉及的不僅僅是普通的產品質量問題,更牽涉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問題,容不得半點馬虎。
而對於前途來說,由於運用了大量的碳纖維技術材料,這樣的科技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除了寶馬,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比前途K50運用碳纖維用的多。在一個全新的技術應用上,如果採用代工的模式,在經驗以及技術的把控上是不可想象的。
或許是意識到“代工模式”僅僅是目前短期的應急過度方案,所以像小鵬汽車也開始在肇慶建造自己的生產基地,蔚來也傳出將在上海建設生產基地的消息。
同時,前途汽車的母公司長城華冠早在造車計劃之前,其本身就有傳統車企的基因,在汽車行業的業務集中在設計、工程服務,為很多國內車企提供全流程整車開發服務。既有著多年的“全流程”服務經驗,因此在得到工信部認可這一步中,相比於其他毫無經驗的新興車企顯然來得要更加容易。
如何突圍同質化產品圈
在15家通過發改委資質審核的車企中,大部分新興車企都將初期階段的開發車型選擇為傳統電動汽車。蔚來、威馬、小鵬、拜騰等企業無一例外的都是以SUV作為其首先量產的車型。
和其他造車新勢力們大多選擇SUV產品入手不同,前途的第一款量產車選擇從純電動跑車入手。
作為國內第三家拿到新能源牌照的公司,前途汽車已經上市的前途K50有著能夠成為網紅的理由。前途汽車的做法跟特斯拉的路線類似,首款車型定位於跑車,接下來再推低價車型,這種高舉高打的做法,有利於提升品牌形象。
一般每年賣兩門兩座的跑車也就是幾千輛,前途K50就是這樣一個產品,不是用來走量的,但從長遠週期來看,前途K50是為後面產品定調、打基礎的第一步。用戶通過這個產品,對前途品牌有什麼樣的認知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新勢力造車企業中首個真正意義上自建工廠的企業,目前,前途汽車在蘇州分別設立了生產基地以及研發中心,並且打造了三大平臺。
現在前途汽車擁有三大平臺,包括以前途K20為代表的小型車平臺、以前途Concept 1概念車為代表的中型車平臺,以及以前途K50為代表的高性能跑車平臺。
據瞭解,小型車平臺和中型車平臺已分別規劃了3-5款新產品,而打造K50的高性能跑車平臺也將誕生更多新車型。前途未來會逐步切入各個細分市場,產品價格將覆蓋幾萬至幾十萬,囊括各類細分市場和價位區間,並主打高品質路線,而公眾也將體驗到前途汽車將技術下放帶來的紅利。
規模化鋪設營銷渠道
時間進入2018年下半年,造車新勢力的動作“陡然加速”,頭部車企都進入了量產——交付的階段。隨著消費主體人群年輕化已成大勢所趨,新零售時代下“用戶”,無論從售前到售後、還是從物質到情感,都愈發注重個性化、智能化、全方位的消費體驗。面對著造車新勢力們不一樣的玩法,傳統4s店模式的侷限性已經越來越明顯。
儘管汽車電商對消費者而言已經不再陌生,但購買汽車仍離不開下線實體店,售前諮詢、產品體驗、售後維護等功能對消費者來說都很重要。
因此,如特斯拉、蔚來等品牌一直在強調自己的銷售新模式的同時,也需要在各個城市設立體驗中心。今年10月8日,蔚來汽車第11家NIO House在西安開業。威馬汽車則通過在各個城市聯手“智行合作人”的模式,快速鋪開網絡,目前該品牌網點已經覆蓋15座城市。
而前途汽車則是從中心消費城市開始介入:10月14日,將品牌體驗店——“前途驛”落子蘇州並正式開張營業,這標誌著前途汽車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蘇州等全國五城的營銷網絡已初步搭建完畢。
同時,前途汽車在上海、蘇州先建的品牌旗艦店和直營店和服務中心,但渠道並不僅限於這些城市,接下來會向二線城市鋪設。此外,除體驗店外,前途汽車還會建立以銷售功能、交車功能、體驗功能、試駕功能為核心的直營店,從而進一步夯實前途汽車服務用戶的能力。
按照業內的共識,留給造車新勢力們爭奪“生存船票”的時間也就3-5年的光景。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201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2018年的上半場,有PPT造車企業倒下了,也有優秀的造車新勢力已經開始了交車。而在2018年下半場,作為新生事物的造車新勢力企業還將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如何贏得市場,如何滿足產能,如何繼續獲得資本支持?還需要時間來帶給我們答案。
閱讀更多 E車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