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那個,傳說中的,愛講故事的政治老師

01

沒錯,我,就是那個愛講故事的政治老師。

也許是因為自己愛看書,而且我這人愛分享吧,所以我總是喜歡給學生們講故事,從我走上講臺的那一天開始,我就不斷地給學生講故事,講各種各樣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希望給學生以啟迪,教會他們做人,教會他們處事,從而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因為很多學生知道我在晚自習的時候愛講故事,所以他們總是希望我能在他們班上晚自習,用學生的話來說就是“老師今晚守我們”。

我就是那個,傳說中的,愛講故事的政治老師

可惜,我只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一線老師,在哪個班級晚自習自己都決定不了,所以經常被學生嗔怪,說我偏心。

這不,去年一年我都在七(1)班晚自習,於是學生們都很高興,說這樣他們就有故事聽了。

其實,也不是我在班上就有故事聽,這只是前提條件之一,還有其他條件同時滿足才有故事聽。

首先,那個晚上的紀律必須要好,不然這準備好的故事就泡湯了。

第二,我會給學生機會,只要一個晚上不要讓我說超過2次的“安靜,不要講話”類似的警告,即使開始時候紀律差點,還是有希望聽故事的。

如果一個晚上紀律都比較差,而且我說過3次以上的“安靜”,那麼,當天晚上的故事就沒有了。因為我有言在先的,不是我不講,而是同學們不給我機會講故事,是不是?

總體來說,一班的學生還是不錯的,幾乎每週都聽到了我準備好的故事,這讓一牆之隔的2班同學非常羨慕嫉妒,甚至帶點輕微地恨。

但這不是我所能左右的,所以我總是在複習課或講評課的時候,給他們講故事,以示補償。

02

按照學校安排,這學期我在八(2)晚自習,這下一班的那些男生意見可大了。

“老師,你偏心,你都不來我們班上晚自習,這樣就意味我們的成績要比二班更差了。”這是哪兒和哪兒的事情啊?

“老師,你就是偏心,你就是對二班的人好,去年就說他們的成績比我們好,今年你要是在他們班上晚自習,豈不是我們班的成績更不好了嗎?”親,有這樣的強盜邏輯嗎?不在他們班成績好,在他們班又更好?那我到底要在哪裡,你們的成績才會更好呢?

“老師,你就是偏心。……”老師我投降了,好不好?我一張嘴巴說不過你們10多個男生啊,老師我服了你們,好嗎?

面對同學們的七嘴八舌,我只能苦笑:“同學們,這真不是偏心,在哪個班晚自習,不是我能決定的,是學校教務處的安排。第二,平心而論,去年幾乎每次的考試,都是2班的同學會更好一點點,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好壞,你們都是我的學生,不是嗎?我怎麼就偏心了呢?去年,我不是在咱們班上晚自習了一年嗎?”

女生們都很明理,她們一句話也沒有,經過我幾次的解釋,他們總算接受了:不是我偏心,真的是學校的工作安排。

03

其實,不管在哪個班講的故事,我都儘量在另一個班級也給“補”上,畢竟我講的故事不是信口胡謅,而是有一定教育意義的那種。

即使沒辦法平行講,我也會在日後再次“需要”它們的時候,用最概括地語言給補上,讓他們也聽一遍故事。

記得曾經我聲情並茂地給他們講過《牆角的父親》,聽的時候,幾乎全班同學都哭了,整個班級裡面都是哽咽聲,我自己也幾次停頓,無法繼續……

沒想到,一段時間後,它居然原原本本地出現在學生的語文試卷上,這讓我非常開心更有說不出的成就感:原來,我的故事真不僅僅是故事,它可以為學生帶來語文方面的積累呢。

而有時候,它們就直接成為政治試卷上的例子,真的有 “喜相逢”的感覺,那時候,學生總是會在第一時間告訴我:“老師,老師,那道題的例子我們聽你講過。”“老師,老師第幾題,你給我們講過故事哦,一模一樣的呢。”

所以,我帶到班上的《微型小說選刊》總是被學生爭相傳閱,而且我也從來不問歸期:右手接過學生還我書,一回頭,左手我就遞給左邊的學生了。

因為我知道,只要它還在學生當中傳遞,它就可以繼續為學生帶來歡樂和知識,這比要我把書拿回來,放在自己家裡堆積塵埃強過百倍,千倍,不是嗎?

所以,我所有的書刊上面都沒有留下任何的印記,除非是個別不認識的字的注音,解釋,否則從我手上借出去的書都是潔白的,除了手印,啥也沒有。

04

前幾天,我和一個今年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聊天。

說著說著,她就說道:

我就是那個,傳說中的,愛講故事的政治老師

有圖有真相

都過去2整年了,他們對我印象如此深刻,看來故事的魅力真的很大。怪不得今年春天時候這女孩班上的一個男生說,他們真的很捨不得我,希望我能再給他們上政治課。

莫非,他們是捨不得我講的故事?莫非,他們後來的政治老師都不給他們講故事?

其實,我一直認為,故事是最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形式,要是所有知識,都能通過相應的故事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那該多好?

所以我總是儘可能多地給學生講故事:在上課伊始,我會講個短小精悍的故事,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課中,我往往除了教材外,還會用1、2個自己或身邊人的故事,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到最後,只要時間允許,我還會繼續講故事來結束課堂。

畢竟,我面對的是初中的學生,他們的精力旺盛,如果不穿插有趣的故事,他們是不可能一直很認真地聽課的,他們很容易開小差;正因為他們是初中生,所以他們的閱歷、學識尚淺,對於教材上的內容把握不夠透徹,如果我們能輔以相應的故事,那麼學生往往會在津津有味聽故事的過程中,順便把要識記的內容給記住了。

05

9月底的一天,當我上完課收拾東西的時候,有個女生很開心地在講臺桌旁對我說:“老師,老師,我最喜歡聽你的課了.因為你的課不像是講課,而像是在講故事,故事聽完了,內容我也記住了,老師,真的很想多上幾節政治課哦。”

聽著女孩認真地一字一頓地表達,我笑了:“真的嗎?感謝你的認可與理解,真心感謝你喜歡聽我的課,燕,你的話讓我很開心,真的!”

原來,這就是我要追求的“寓教於樂”啊,而且我相信自己已經做到一二了。

原來,學生真的喜歡這樣穿插故事的的政治課堂,而不是深奧、難懂的純概念輸出。

我就是那個,傳說中的,愛講故事的政治老師

因為那樣很容易人為地拉開師生之間的距離,讓人覺得老師是高高在上的,而他們只能是被動的受教者。

誰也不喜歡被灌輸,被“填鴨”,被當作是課堂的“擺設”,是不是?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他們才是課堂的最大參與者,課堂絕對不是老師你一個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