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證監會「擺了個大烏龍」,市場嚇出一身冷汗

今天(10月30日),在A股有可能創出近期新低情況下,證監會急中出錯,“擺了一個大烏龍”,讓市場大吃一驚。

上午10的40分,證監會通過其官方微信號“證監會發布(csrcfabu)”,發佈了一個盤中聲明,試圖對岌岌可危的市場喊話。

這個頁面的截屏如下:

關鍵時刻,證監會“擺了個大烏龍”,市場嚇出一身冷汗

聲明發布後,A股出現了一波顯著上漲行情。然而到了午後,這份“微信聲明”突然被刪除了,頁面就變成了如下的樣子:

關鍵時刻,證監會“擺了個大烏龍”,市場嚇出一身冷汗


一時間,市場陷入了猜測中,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到了下午2點零2分,證監會又通過官方微博,將這份聲明重新發布,截屏如下:

關鍵時刻,證監會“擺了個大烏龍”,市場嚇出一身冷汗

那麼問題來了:證監會這是在折騰什麼?為什麼一份聲明先是發,然後刪,然後再重發?

細心的媒體通過比對發現,刪除的原因竟然是:證監會把自己“頂頭上司”的機構名稱寫錯了!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中國金融監管體系進行了一次重大調整,變化有三:

1、在國務院層面,成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由副總理劉鶴擔任主任,央行行長擔任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銀保監會、證監會主席都是成員,國務院一些重要部門也有人加入其中。2、把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成立“銀保監會”,“銀保監會”主席兼任央行黨委書記,以求“打通”、“聯動”。3、以地方金融辦為基礎,成立各地的“金融監督管理局”,協助央行等監管金融。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成立了一個更高的協調機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證監會今天“微信版”聲明被刪除,就是因為把這個機構的名稱寫錯了,掉了“發展”兩個字。

而微信公眾號發佈了內容之後,只能更改一次,不超過5個字。但如果想加入兩個漏掉的字,目前還辦不到,所以證監會選擇了刪稿。

關鍵時刻,證監會“擺了個大烏龍”,市場嚇出一身冷汗

上面是證監會的組織結構圖,可以看出,對外新聞發佈事務應該歸“辦公廳”負責,這篇對外發布稿很有可能是他們草擬的。由於是“盤中聲明”,所以急中出錯,把“上級部門”的全稱寫掉了兩個字。

但他們沒有考慮到,微信公眾號每天只有一次發佈機會,刪除之後,證監會官方微信無法給“粉絲”解釋原因,很容易引發誤會,造成股市異常波動。

關鍵時刻,證監會“擺了個大烏龍”,市場嚇出一身冷汗

上圖:上證指數今天走勢,受聲明影響比較明顯。


這反映出證監會在運營公眾號上的經驗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處理方式更合適:

1、只是沒有把上級機構的全稱“寫全”,這無傷大雅。在這個時候,市場穩定更重要,刪除稿件是不明智的,完全可以不刪。 2、如果證監會認為自己有必要經常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應該向微信官方申請多次發稿權,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有了多次發稿權,即便是刪稿,還可以馬上重發正確的稿件,避免市場猜測。


好在證監會通過微博發佈了更正後的稿件,還有一大幫媒體自願幫忙解釋,終於在盤中向市場傳遞了準確信息,沒有引發市場大幅的波動。

下面讓我們重新拜讀一下,這份200多字的聲明,看看有什麼新意:

證監會正在按照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一部署,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加快推動以下三方面工作,回應市場關切。

一是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加強上市公司治理,規範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創造條件鼓勵上市公司開展回購和併購重組。 二是優化交易監管。減少交易阻力,增強市場流動性。減少對交易環節的不必要干預,讓市場對監管有明確預期,讓投資者有公平交易的機會。 三是鼓勵價值投資。發揮保險、社保、各類證券投資基金和資管產品等機構投資者的作用,引導更多增量中長期資金進入市場。


從上述聲明可以看出,這次“救市”跟肖鋼時代的玩法有了顯著不同,其中有明顯的吸取教訓的地方:

1、“優化交易監管,減少交易阻力,增強市場流動性,讓投資者有公平交易的機會”,這是說不會再搞“熔斷”、“大面積停牌”等限制交易的做法。這些做法證明會降低市場流動性,反而助跌,而且引發境外投資者的強烈反感,不符合開放時代(比如納入了“明晟指數”)的趨勢。

2、證監會希望通過上市公司回購,降低市場的市盈率,以支撐股價;通過重組,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以支撐股價。其中對回購的支持力度,是超過以往的。但作用如何,有待觀察。

3、所謂鼓勵價值投資,發揮保險、社保等作用,跟肖鋼時代兩次救市沒有區別。但會避免重演“野蠻人”的事件。

我個人認為,救市力度還可以繼續加大,比如增加國家隊的可用資金,甚至重組國家隊,推出平準基金。

如果11月6日美國中期選舉之後,中美博弈真的可以降溫,則A股的底部或許就是2449點。如果中美博弈繼續擦出新火花,則需要有力度更大的救市舉措才行。

有很多人反對救市。持這種看法的人分兩種:一是盲目信奉西方不干預的市場理論;二是希望有更低點來抄底。中國當前的國情,是扛不住一次“純市場化的出清”的,那樣會帶來深不可測的系列風險。所以,採取相對合理的方式救市,才是理性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