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日本遇刺,日本很着急

1895年3月19日,由于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委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和日本首相伊藤就中日休战事宜和谈。

作为战败国的使臣,李鸿章压力很大。

因为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已取得了辽东和山东一带的制海权,接下来他们计划攻打河北,然后直取北京。

所以,当李鸿章提出休战和谈时,伊藤先是假模假样地例行公事地查验了他的敕书,然后就说次日再议。

第二日,伊藤便提出,休战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由于日军军方反对休战,所以中方如果能把天津、天津大沽和山海关交由日方使用,并负责休战时日军的开支费用等 ,就同意休战。

山海关和天津这几个地方如果拱让给日军使用,也就意味着日军随时都能攻进北京城,所以李鸿章不敢拍板。

尽管伊藤威胁不断,但老成谨慎的李鸿章还是说得给他三天时间考虑。

心情忐忑的李鸿章在中止谈判后,乘轿返回住处。

然而就在途中,一个叫小山丰太郎的年轻人,突然冲到轿前,一手推开轿夫,一手持枪对着轿内打了一枪,之后年轻人趁场面混乱,混入人群中,逃之夭夭。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李鸿章从轿中抬出来,只见他满脸满身都是血。经医生检查,发现李鸿章的枪伤在左眼下三公分的地方,并未伤到眼睛,也无生命之碍。于是紧急包扎后,送往医院救治。

日本天皇和伊藤听闻消息后,非常震惊。一方面迅速派御医前往救治;另一方面,伊藤马上到医院探望,并下令立刻抓捕刺客。

很快,日本警察就抓捕了小山丰太郎。

原来小山丰太郎是个激进份子,他根本不希望战争停下来。再加上他一向对中国不满,所以他才会刺杀李鸿章,企图阻止中日和谈。

中国使臣在日本被刺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许多国家都长篇累牍地报道了这条新闻,并无一例外地指责日本如果不愿意和谈,可以光明正大地拒绝中国,大可不必用这样下作的手段来阻挠谈判。

甚至俄国还计划派出3万兵力进驻北京郊区,准备帮助清政府一同对抗日本。

除了国际上的恶劣影响外,伊藤更害怕李鸿章以疗伤为由,中止谈判回国。

如果李鸿章回国后,在遇刺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博得欧美国家的同情,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干涉。到时候,日本面对众怒,就再也无法占据主动权。

为了能争取和李鸿章继续和谈,日方不断来慰问他,甚至还发动日本各界发来慰问致电等,极力挽留李鸿章安心养伤。甚至表示同意暂时休战,和谈继续。

为了表达他们的态度,日方还在3月30日和李鸿章委派的代表签署了休战协议。不过这个休战协议的有效期是到4月20日截止,如果到那个时候还没有谈妥,就会再举进犯。

停战后,日方拿出和谈条款,漫天要价。

李鸿章和日方据理力争,又数次上报清政府。最终,日方同意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赔偿款为两亿两白银。另外还要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小国无外交,尽管李鸿章在日本被刺,占得到理。但面对强势的伊藤等人,他就算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还是只能对日本提出的条件委曲求全,在得到清政府答复后,于4月17日和日方最终签下了《马关条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