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期,百姓本可以安居樂業,但是戰爭仍然不可避免背後的原因

歷史上建國巴蜀的割據政權都是安於自守,唯有劉備建立的蜀漢對中原始終抱有野心。 蜀漢能以一州之力連年征戰以爭天下,是因為它建立了以北伐為目標的戰爭體制


蜀汉后期,百姓本可以安居乐业,但是战争仍然不可避免背后的原因​在意識形態上,全國的思想高度統一於“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目標。蜀漢以漢朝正統自居,一切政府言論和政治宣傳都以北伐復國為基調。在國家建設方面,蜀漢的主要精力放在北伐中原上。國力的積累是在為戰爭做準備,外交的目標是為戰爭創造有利的環境

蜀汉后期,百姓本可以安居乐业,但是战争仍然不可避免背后的原因​人口不滿百萬的蜀國竟然保持了一支將近十萬人的常備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怪的現象。蜀漢有著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諸葛亮在戰爭目標下,確立了對全國的實際掌控。 整個戰爭體制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劉備集團在中原大地上的顛沛流離。整個集團處於一種高度不穩定、充滿威脅的遷移過程中,戰爭幾乎成為集團的常態。人們極少進行經濟建設,而是適應了三月一小戰五月一大戰的生活

蜀汉后期,百姓本可以安居乐业,但是战争仍然不可避免背后的原因​獲得荊州南部的四個郡後,劉備集團相對安頓了下來,但在之後的進攻益州和漢中戰役中獲得了延續,諸葛亮成為託孤大臣後,進一步卻將北伐作為國家的政治路線,特定的形勢和諸葛亮的個人能力與之相配合,就建立了戰爭體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