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里

從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結尾的《鹿鼎記》,金庸用15部武俠小說,將“俠義”、“江湖”滲入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底色。

我們不必多言,謹以金庸小說中的十場告別,以這十場告別中各懷的莊重、詼諧、惆悵、安慰,恭送金庸先生遠行。

風清揚輕輕撫摸他頭,說道:“好孩子,好孩子!”轉身下崖。令狐沖跟到崖邊,眼望他瘦削的背影飄飄下崖,在後山隱沒,不由得悲從中來。

——《笑傲江湖》

第10章 傳劍

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裡

胡斐追了出去,顫聲道:“你……你到哪裡去?”圓性道:“你何必管我?此後便如一年之前,你不知世上有我,我不知世上有你,豈不乾淨?”

胡斐一呆,只見她飄然遠去,竟是始終沒轉頭回顧。胡斐身子搖晃,站立不定,坐倒在廟門外的一塊大石之上,凝望著圓性所去之處,唯見一條荒草小路,黃沙上印著她淺淺的足印。

——《飛狐外傳》

第19章 相見歡

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裡

段譽見到王語嫣的神情,憐惜之念大起,只盼招呼她和慕容復同去大理,妥為安頓,卻見她瞧著慕容復的眼色中柔情無限,而慕容復也是一副志得意滿之態,心中登時一凜:“各有各的緣法,慕容兄與阿碧如此,我覺得他們可憐,其實他們心中,焉知不是心滿意足?我又何必多事?”

——《天龍八部》

第50章 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裡

次晨郭靖醒來,對榻上洪七公已不知去向,桌面上抹著三個油膩的大字:“我去也”,也不知是用雞腿還是豬蹄寫的。

——《射鵰英雄傳》

第40章 華山論劍

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裡

陳家洛提筆蘸墨,先寫了“香冢”兩個大字,略一沉吟,又寫了一首銘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群雄佇立良久,直至東方大白,才連騎向西而去。

——《書劍恩仇錄》

第20章 忍見紅顏墮火窟,空餘碧血葬香魂

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裡

韋小寶笑道:“幸虧皇上是貨真價實、劃一不二的鳥生魚湯,否則的說,奴才可成了無恥大臣啦。”

康熙左足在地下一頓,笑道:“你有恥得很,滾你的蛋罷!”

——《鹿鼎記》

第50回 鶚立雲端原矯矯,鴻飛天外又冥冥

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裡

可是哈卜拉姆再聰明、再有學問,有一件事卻是他不能解答的,因為包羅萬象的《可蘭經》上也沒有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麼法子?

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白馬嘯西風》

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裡

是時蝴蝶谷前聖火高燒,也不知是誰忽然朗聲唱了起來:“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眾人齊聲相和:“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那“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的歌聲,飄揚在蝴蝶谷中。群豪白衣如雪,一個個走到張無忌面前,躬身行禮,昂首而出,再不回顧。

——《倚天屠龍記》

第25章 舉火燎天何煌煌

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裡

張三嗚咽道:“兩位師父逝世之時,說道他二人大願得償,雖離人世,心中卻是……卻是十分平安。”

石破天心中難過,不禁哭出聲來。他不知龍木二島主突然去世,一來年壽本高,得知圖譜的秘奧之後,於世上更無縈懷之事。

——《俠客行》

第20章 “俠客行”

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裡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神鵰俠侶》

第32回 情是何物

金庸未說出口的告別,都留在了小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