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就别想他强大!

英国有一档节目《天才儿童》,邀请了许多年龄虽小,却智商超群的孩子同台比拼,以争夺“天才儿童”的称号。

本该是儿童间单纯的精彩对决,却成了父母间的相互博弈。

当孩子答对,父母立刻欢呼雀跃;

当孩子答错,失望和不满全写在父母脸上;

当同台比拼的孩子出现失误,另一方家长毫不掩饰兴奋。

致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就别想他强大!


在这档节目里,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这样说:

“如果你不成功,那便是失败。”

“对对手友好并不会使你获得任何奖励。”

“我们以为你很聪明,但你让我们失望了..”

“你需要的就是胜利,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胜者和其他人。”

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能获得冠军的荣誉,要求孩子起早贪黑的学习,连休息时间也要进行单词拼写练习。

还有父母在孩子10岁的时候就告诉他,将来必须上牛津大学。一个男孩因为表现不佳,面对父母失望的表情和眼神,在台上默默流泪:

致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就别想他强大!


而节目中这些天才儿童,小小年纪却没有孩子该有的单纯笑容。

周国平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

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成人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

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精彩卓越的人生。

但美好的愿望是一回事,骨感的现实是另一回事。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是这样的:

曾经的高考状元因为大学挂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捡破烂为生。

乍一看这新闻,很多人都开始冷嘲热讽,认为这位高考状元心理素质太差。

仔细看完这条新闻的深度报道后发现,不仅仅是因为抗挫力差,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直成长在一个不允许失败的环境里。

他考差了,首先父母会责骂他...

致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就别想他强大!

其次全村的人都会对他投来失望的目光:

致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就别想他强大!

总之,他是不可以失败的。他怎么能失败呢?

他可是从小到大都是考第一名的人,是全家人以及全村人的骄傲。

有时候,不是孩子抗挫力差,而是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父母越不允许孩子失败,孩子就越害怕失败。越害怕失败,心理承受力就越差。

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普通,这本身就是很多普通人的想法。

残忍一点说,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普通,所以才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着殷切的期许,过上压抑的生活。

他们从小牢记: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然而当失败真正来临,心理防线变得不堪一击。


真正优秀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就从允许孩子失败开始。

当孩子遭遇失败了,你可以这样说:

你考试考砸了?

没关系,我不会怪你,但是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总结这一次的经验,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争取下次考好。

你比赛输了?

不用难过,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权利,你以后还有很多机会,而且你从这场比赛学到了很多东西,不是吗?

致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就别想他强大!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依附品。我们可以给孩子点亮路灯,但不能要求ta必须走哪条路。

家庭教育中最怕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越界干涉和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行着伤害之实。

父母干涉的越多,孩子就越容易变笨,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只能按照父母的安排来做。

有人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写得最好的两个字叫做“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无论聪明与否,成绩好坏,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

有的花种,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种,需要漫长的等待。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激发、呵护、提高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

余生很长,让我们静待花开。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