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成功離不開「借力打力」、「借題發揮」

米芾學了顏真卿的書法,為什麼還要罵他?

米芾是一位很勤奮又善於思考的人,他對書法藝術有著自己的崇高理想,這些理想也是建立在一步一步對書法學習不斷深入的基礎之上,米芾自幼學習書法,從顏真卿的楷書入手,當然,這也是宋人學習書法的通用方法,米芾在《自敘帖》中說到:"餘初學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由些可見,米芾的書法起步是從顏真卿的楷書學起的。

米芾的成功離不開“借力打力”、“借題發揮”

圖為米芾書法作品

但是米芾在他追求書法理想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中年以後,他對書法認識的高度不斷提升,加之米芾是一位極善思考的人,一邊思考,一邊學習,一邊寫字(這個方法成就了他對書法臺階的提升,學書者應當借鑑參考),隨之,他發現顏真卿等人的書法存在一些詬病,是不利於書法的昇華,他在《海岳名言》中寫到:"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顏(真卿)皆一筆書,安排費工,豈能垂世!"這句話的意思是很明顯的,他對上述五人的書法,尤其是楷書的書寫不看好,認為都是巧意安排書寫,這樣的書法沒有藝術價值,是不可能留在歷史上的。

米芾的成功離不開“借力打力”、“借題發揮”

圖為米芾書法作品

對於米芾的這種思想見解,不能片面的理解他對上述五人書法的看法,而應當從米芾的整個人生髮展過程來看待。我們知道,米芾一生都與書畫、詩詞、收藏、鑑賞為伍,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生活在這些文化之中,他的見識是很豐富的,眼界是很開闊的,在他的藝術人生當中,對書法尤其是深研,而且是邊學習邊思考,理論與實踐共同進步。米芾的書法功底也是十分深厚的,對諸體皆能,尤善行書。米芾忌俗字,反對在古人的作品中走出不來,沒有自己的風格,但是米芾在年輕的時候,自己和別人都認為他的書法是"集字",意思是和古人的字一模一樣,從這一點上來說,米芾就在臨帖上是有很深的功夫的。既然米芾在書法功力上有如此能力,所以他就從中得到了書法藝術的個人見解,這是他的思考,也是他的性格,他不安於書法的現狀,而是尋求其中的高古與平淡,他認為,書法應當在高處求古,在真中求淡,這些觀點可能與宋人的時代觀點基本相同,比如蘇東坡的"蕭散簡遠",黃庭堅的"意韻"等,都是一脈相承的。

米芾的成功離不開“借力打力”、“借題發揮”

圖為米芾書法

米芾從顏真卿的書法中打下了基礎,對顏氏書法能做到惟妙惟肖,但米芾終究是米芾,不是一般人,我們可以從他的行書書法中似乎看到顏真卿的用筆的和結體,但米芾是變了,而不是照搬,他變得更有神韻,更有個人風格,例如"門"的右半部門,出自顏體行書,顏的婉轉、流暢,而米芾的則剛勁、有力道,反映了米芾的性格和書法態度。米芾是率真的人,因此他的行書作品都是很率真的,用筆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這一點影響了後世書法的學習,例如王鐸、康有為等人都是從米芾書法中得到了益處。

我們大致分析米芾的書法路徑,可以看到,他是在不斷學習、不斷否定中成長起來的,前文中米芾所言,剛開始是學習顏真卿的楷書,後來又喜歡上了柳公權的剛勁,後來又知道柳公權是學習歐陽詢的,他又追學歐陽詢,就這樣一步一步向更古的書法足跡追尋而去,直到他對書法有更高的認識和境界之後,反過來再批評這五人的一筆書是俗書,因為這時的他似乎找到了理想,有了書法藝術的態度了。

米芾的成功離不開“借力打力”、“借題發揮”

圖為米芾書法作品

從米芾學書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借鑑意義,這既是前人的經驗,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學習書法必須要"取法乎上"。米芾的書法雖然是從唐人開始的,唐朝離宋朝的時間是不遠的,他以唐人的書法為基,追尋前人的足跡,一直到了魏晉及以前。當今書法學習者大都走的是這樣的路子。古人講,書法要有古意,古意是反映學書者風格養成的一個關鍵問題,從古人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獲得某種自然、率真、天趣的東西,這是從今人身上無法學到的。

學習書法要善於思考。一門心思地矇頭寫字,不去分析、研究是不會寫出高度的,米芾的學習方法是值得後世借鑑甚至效仿的,邊學習,邊分析、邊書寫,就是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性迴歸的學習方法。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一個道理,沒有人不加強理性思考就能走出高度的,書法也是一樣,要在實踐中鍛鍊提高,還要在理性思考中不斷成長。

學習書法要學會"借題發揮"。學習古人的書法,目的就是為了規範自己的書寫行為,同時,也要從中引發個人的創造,最後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借題發揮"就是書法創造的好的辦法,米芾對"門"字的改造(當然不止這一個字),是通過個人的思考、性情、學養等綜合因素的構成,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這需要引起學書者的認真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