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其昌《呂仙詩卷》,紙本24.8×292.2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本卷未署年,行筆已不同於早年之輕靈,也較中歲〈書杜律〉的更加渾圓,且加入更多的轉折變化,顯然已經將懷素筆法自然地融於本色之中,應為其晚年之作。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其昌《呂仙詩卷》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香光,別號思白、思翁。松江華亭人。董其昌是明代萬曆後期(17世紀初葉)中國書法史、繪畫史上最重要的一員。他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山水畫家兼書畫理論家,又是一位精明的鑑賞家。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有《容臺文集》九卷,詩集四卷、別集四卷,與《筠軒清秘錄》、《學科考略》並行於世。董其昌一生官高位顯,兼之年高壽長,交遊廣泛,門徒眾多,在明末清初影響極大。

作為一個書畫家,董其昌獲得了絕無僅有的顯赫政治地位,在歷史上也只有燕肅、趙子昂、高克恭和宋迪可與之比肩。顯赫的政治地位並沒有使其成為權力遊戲中的核心人物。相反,在明末權力鬥爭激烈的政治形勢中,明哲保身的董其昌曾多次告歸乞休,遠離權力,過著閒散的隱居生活。

董其昌在政治交往中,憑藉自己的聰明和敏感,始終在紛繁的政治鬥爭中保持一種平衡和距離.從而維護自身的社會地位和利益,官職屢得升遷,使他成為當時地位很高的官僚和家資豐饒的富豪。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長期富足的賦閒生活使他對書畫藝術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實踐空間。這些條件也使他成為收藏頗豐的鑑賞家、學識淵博的文人、集諸家之大成的書畫家。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具有多重身份的董其昌,能夠巧妙地運用各種有利條件傳播自己的書法藝術。衝破江浙一帶地域的侷限.這使得董氏書法高睹遠矚,影響波及到全國範圍。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董老漢書《呂仙詩卷》,仙氣飄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