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道教:那些道教的场所称谓由来及区别

游览一些道教的建筑时,会发现其中的名字都是不尽相同,有的叫某某观或者某某庙,具体的含义不大明白。道教的活动场所主要称谓有宫、观、庙、洞,还有院、殿、祠、堂、坛、馆、庵、阁、府等称谓。下面就简单介绍部分的场所含义。

初识道教:那些道教的场所称谓由来及区别

观:最初的解释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道作为中国古代一种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观;观道,如同观察星象一样,深不可测,只能揣摩,观之,觉而明慧。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认为“道”是“虚无之乐,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

在全国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名称中,“观”是属于道教专属的,其他宗教场所并没有命名为观的。全国比较出名的道观有:北京白云观,苏州玄妙观等。

初识道教:那些道教的场所称谓由来及区别

宫:“宫”的本义是指古代对房屋的统称,只在秦汉以后“宫”这一称谓渐渐演变为帝王所居房屋的专称,并且出于长生的追求,竭力模拟先秦观念中的仙山神府,其建筑往往华丽异常表现的是帝王所住宫殿就好似神仙居所,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明代《正统道藏》正一部《道书援神契-宫观》云:“古者王侯之居,皆曰宫,城门之两旁高楼,谓之观。”研究发现一般称“宫”的道教修行场所都有皇帝敕封,如成都青羊宫。比较有名的宫有:西安八仙宫,西山万寿宫,武当山太和宫等。

初识道教:那些道教的场所称谓由来及区别

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道教场所中的土地庙和城隍庙是各地分布最广的。比较有名的庙有:解州关帝庙,湄州妈祖庙,上海城隍庙等。

初识道教:那些道教的场所称谓由来及区别

洞: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居住,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道家修行之人喜欢于山高之处修行,要在山上居住,山洞就成为首选之处。山洞不仅可以遮风避雨,也可免于外界干扰,专心修行。于是,我们看到很多道观大殿之后都会有一祖师洞,说是当年祖师在此修行过。道教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初识道教:那些道教的场所称谓由来及区别

另外,还有一个宗教场所“寺”最初是指国家的某种部门,比如“鸿胪寺”相当于现代的外交部。佛教传入中国,为了让他们留在我国,就给他们特意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部门,叫“白马寺”。“寺”这个字,表面其佛教身份。逐渐“寺”这个字的主要意思,从国家机关变成了一种佛教的活动场所。道教并没有“寺”命名的场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