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有误,周郎顾 正值壮年的周瑜究竟为何暴病而亡?

三国中我其实很欣赏周瑜,不提演义中的小人形象,单单说历史中的周瑜。有关周瑜的史料主要来自于《

三国志.周瑜传》和《江表传》两本书,前者为蜀国陈寿所著,后者为西晋虞溥所著。所以本文讲述的为历史,与《三国演义》无关。

周瑜出身不凡,家里也是世卿大族,祖上也曾出过两千石,和孙策不同,孙策祖上也只不过是小官吏,一直到他父亲孙坚打下了诺大威名,孙策才算有资格进入顶级门阀的眼中。周瑜交好孙策,当时孙策委身于父亲的老上级袁术,后来周瑜来投,率领了一大批的人马和粮草。两人亲如手足后来甚至还同娶了乔国公的女儿,大小乔。但是在孙策在世的时候,周瑜其实并不是决策中心,决策中心是另一个人,一个日后因为站错队,从此被隔离出政治中心的人——张昭。演义中曾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在正史中并未看到,能看到的只有孙策临死前让张昭辅佐孙权,全权负责政务,而周瑜则是依靠带兵发丧从而获得的兵权。可是孙权对张昭也并不是十分信任,例如群臣多次推举张昭担任宰相,但是被孙权多次拒绝,美其名曰为张昭解压,最后给了顾雍。而张昭等到赤壁之战后一力主和,从此失去信任,被打入政坛冷宫。以至于到了后来张昭闭门不出,孙权甚至都做出了把张昭门堵上的事情。

曲有误,周郎顾 正值壮年的周瑜究竟为何暴病而亡?

而周瑜在指挥完赤壁之战后,和鲁肃发生了分歧,周瑜,庞统,甘宁主张西进攻打益州,从而二分天下。而鲁肃的榻上对则是提议借荆州给刘备,从而三分天下,稳定江东。这就产生了矛盾。而孙权是否真的放心周瑜呢?当时江东兵分两路,一路由孙权带领,麾下一群名将,结果被张辽,乐进等人阻拦,最后成就了张辽的名声。八百骑兵威震逍遥津。而周瑜却在南郡那里摧城拔寨,攻下南郡,赶走了曹魏宿将曹仁。再次名震华夏,可以说在当时没有名声比周瑜还要高的。这时候的孙权真的对周瑜没有一点想法?

曲有误,周郎顾 正值壮年的周瑜究竟为何暴病而亡?

而且更吊诡的是,江表传曾记载,当初刘备在江东的时候,曾经和孙权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这时候的孙权不过是刚入政坛的小年轻,面对早就出来混江湖的老前辈刘备的话,他该怎么想?而且孙权是同时同意了两种方案。第一种就是周瑜的西进益州,两分天下,第二种就是鲁肃的榻上策,三分天下。而最终周瑜在西进的路上暴病而亡,令人浮想联翩。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

曲有误,周郎顾 正值壮年的周瑜究竟为何暴病而亡?

而陈寿关于孙权的评价是什么?这是一个勾践,怎么说?还记得文种范蠡吗?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曲有误,周郎顾 正值壮年的周瑜究竟为何暴病而亡?

很奇妙,勾践是越国,和孙权的吴国有什么关系?这里就可以看出将他比作勾践是另有深意,不然你根本看不出勾践和孙权到底有什么相似之处,孙权可谓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未成年时有父亲孙坚,成年后有兄长孙策,东吴人才在他那个时候基本成型。但是勾践,王国后卧薪尝胆,开一代霸主之国,相同点在那里?杀功臣。

而周瑜的得力干将也并没有什么好下场,甘宁居然只被评为斗将,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甘宁很早就提出了一些大战略,例如西进益州,这怎么只会是一个斗将呢?庞统在江东时,为江东士人所熟知,最后选择离去,只有陆绩选择了送行。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

曲有误,周郎顾 正值壮年的周瑜究竟为何暴病而亡?

所以历史很有意思啊,很多东西都埋藏在史料中,作者会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会明明白白的告诉你,而会通过各种矛盾的记载,告诉你这里有问题,但是我不能说,能不能看懂,就看你个人的领悟。周公瑾天下奇才,英年早逝,令人叹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