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 金庸,江湖再见


“商人” 金庸,江湖再见

10月30日,金庸陨落。

作为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金庸为后辈所留下的文化价值和集体回忆,远无法用金钱衡量。但他确实凭自己的一笔之力,撬动了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

金庸虽已故去,由其作品而衍生出的产业和行业,仍在四面开花。

“商人”金庸,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之外的另一个传奇故事。

以笔“执”梦 十五年14部武侠故事

金庸的武侠小说写作始于1955年,当时他在《大公报》上与梁羽生、陈凡开设《三剑楼随笔》专栏。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写出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随后又写出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等作品。

“商人” 金庸,江湖再见

截止1970年代封笔,金庸总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

和邓丽君的歌声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真正堪称家喻户晓,被认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六十多年来,其作品在风靡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金庸的一段话可以作为他对自己武侠小说生涯的总结:“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除了作品广为流传,金庸也堪称最有“财商”的作家。和金庸并列“香港四大才子”的多年老友、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曾爆料说,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

“商人” 金庸,江湖再见

据不完全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可谓小说界“中国第一IP”

金庸一手创办的《明报》至今依然是香港有影响力的媒体。1959年《明报》创办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金庸独占六成。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达到一亿港币。

“商人” 金庸,江湖再见

《明报》发布悼文,宣布创始人查良镛逝世

此外,据媒体报道,金庸还曾与沈宝新创立世界华文传媒有限公司。创建时,金庸占60%股权,沈宝新占15%股权,公众人士占25%股权,这家公司于1991年在港交所上市,市值8.7亿元。

1992年,香港一家名为《资本》的杂志评出“90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翁”,金庸以12亿资产列第64位。彼时,金庸已是香港报业大亨,是香港新闻界乃至传媒业界“霸主”一般的存在。

2010年,金庸小说在内地重新集结出版,当年在作家财富榜上,金庸就以350万元版税高居第12位。2011年的作家财富榜上,金庸仍以220万位居第19名。

到2014年,金庸在第九届作家榜以330万版税位居第27名,2015年的第十届作家榜中以850万版税位居第17名。仅这四年的版税收入合计已超千万。

金庸逝后,其版税仍可“造富”后人。

版权保护期的范围是从个人在世期间直至其过世50年后。即从2018年金庸过世开始计算,直到2068年的12月31日之前,由金庸作品衍生的影视剧作、动漫、游戏等,都需要征得金庸继承人、版权代理人或者经纪公司的同意,随后再向法律规定的上述一方付版权费用。

相关人士表示,“按照金庸先生著作的市场价值和国民影响力来算,一部由天龙八部改编的游戏,需要付给金庸先生方面的版权相关费用可能过亿”。

影视+游戏 金庸的财富版图

早在1958年,由峨眉影视公司出品的《碧血剑》拉开了金庸武侠进军大银幕的序幕。

香港最早开始对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化制作,其作品每翻拍一部,金庸版权费就又多一笔,仅是使用小说里的人物名字,也要给金庸付版权税。周星驰在拍电影《功夫》时用到了“小龙女”的人物名,付给金庸6万元的知识版权费。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当中,根据金庸小说或小说中某些人物改编而成的电影层出不穷。“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据不完全统计,金庸的14本小说全部被改编,翻拍影视、电视剧的次数总计高达89次

其中,《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作品,更是被两岸三地不断被反复翻拍。

“商人” 金庸,江湖再见

而在游戏方面,端游和手游市场上也有许多根据金庸作品设计的游戏,比如天龙八部、金庸群侠传系列、金庸无双等。甚至早在2011年,完美世界就签下了《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与《射雕英雄传》等4部作品的游戏改编权,向金庸支付了版权费用,搜狐畅游也于2013年以200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11部作品的改编权。

除了武侠文化巨大的艺术价值本身,金庸武侠作品完成了从电视剧、电影再到游戏等衍生品全产业链的深度开发,也实现了不菲的商业价值。

金庸的“超级粉丝”们

据报道,1982年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前,曾专程赴港约见金庸。

互联网江湖中,马云推崇金庸人尽皆知。2000年,马云在香港见到了偶像金庸,他回忆说:“激动了几天,上街买了他的书,兴冲冲地期待着见面和签字。”两人相谈3小时后成为忘年交。金庸最后在餐巾纸上以“相见恨晚,一见如故”八个字赠予马云。

“商人” 金庸,江湖再见

马云与金庸合影

在企业文化上,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被称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阿里巴巴的员工花名也多出自金庸笔下武侠小说中的角色;马云的花名“风清扬”是金庸作品《笑傲江湖》里“独孤九剑”的传人。

马云在2016年时曾说,金庸武侠精神对自己及阿里企业文化影响深刻,“刚创业的时候,我们18个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十六七个都对金庸小说特别喜欢,金庸的小说充满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

阿里巴巴内部也随处可见金庸作品的色彩。阿里巴巴办公室甚至都以金庸小说的武林圣地命名,马云的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

李开复对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也是信手拈来,这与他曾经熟读金庸小说是分不开的。

李开复在自传里说,美国求学期间,他一直在看金庸小说,“我没有忘记中文,还要归功于大哥大嫂家成套的金庸小说和琼瑶小说,那个时候,中文小说是我放松神经的一种方式,在哥哥嫂嫂家里住了6年,我居然把金庸和琼瑶的每一本书都读了,金庸的小说还读了整整5遍。”

据不完全统计,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人群数以亿计,跨越不同的年龄段、职业以及文化层次,其中不乏各个专业领域的学者和大师。

如今,先生虽逝,但他的“江湖”仍在。金庸大侠,我们江湖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