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为什么蒙奶奶也说“幼儿是成人之父”

大家好~我是杨帆

读书笔记:为什么蒙奶奶也说“幼儿是成人之父”


国庆节我们继续一起读蒙奶奶的《家庭中的儿童》最后一章,前面我们已经读过、第四章(点我)、第五章(点我),第六章(点我)。

第11章:成人与儿童,最后这个章节,其实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从家长与儿童,到老师与儿童,最后上升到成人与儿童。

成人与儿童这一章节,主要讲了两个重点:

儿童天性发展的二元性特点

现代教育的矛盾点

我们抚养孩子的时候非常矛盾,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充满无限潜能的人,支持他的成长,可是另一方面呢,我们会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强迫和要求。从刚出生开始,陷入了成人设定好的各种各样的指标,吃多少奶,几个月走路,几个月说话,背诵几首儿歌,报几个兴趣班等等。

如果你的相信小朋友是有无限潜能的话,那你就应该,放任他去,自由的学习成长,其实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对他有各种各样的管制,恨不得他长得像书里面的一样。那这个矛盾。就是我们在谈着现代教育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就是:


人类的孩子,是整个地球上所有动物里面童年期最长的,我们规定18岁以前是可以不负法律责任的,人类的孩子三岁以前,几乎是不能够自己生存下来,为什么呢?因为他需要一个漫长的内在心理发展,内在认知的建立。

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我们成人认为有意义的事,对孩子真的有意义吗?妈妈想让小朋友九点钟上床睡着,可对小孩来说,这个目标定的莫名其妙,因为孩子的本能是好奇的,探索世界,构建自我认知,这是对孩子最有意义的事。

我们成人只是考虑孩子身体发育的考量,或者成人轻松,觉得孩子应该九点睡觉。

下面我想分享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也是这本书中,用来作为封底的一段话:

孩子们一早醒来,爱的不仅是靓丽的早晨,他们爱的还有老是睡着,一辈子不怎么清醒的爸爸妈妈。我们总有睡过头的倾向,但是孩子的到来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开始,孩子用我们不懂的方法叫醒我们,唤醒我们的感觉,并让我们保持清醒,每天早上他出现在我们面前,好像是在说,看,你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你可以过得比现在更好,我们总是能够过得更好,因为人很容易有懒惰的趋势,而孩子可以帮助我们上进,如果成人不愿意去尝试,就会失去机会,渐渐顽固起来,最后变得麻木不仁。


很多教育大家,教育名著里边,他们都会提及一个非常相似的理论,就是:

幼儿是成人之父


这是一个听起来有点荒谬的想法,但实际上我们细细的去品味,在0到6岁这个阶段,孩子们到底在做什么呢?他们在学习语言,他们在学习身体控制,他们在学习社交礼仪,学习如何吃饭,如何穿衣,他们在学习如何去做一个人。

小小的身体里边,隐藏着无限的力量,他们在努力的创造人类,就像多年前我们自己曾做过的事情一样,可是随着长大,我们渐渐麻木,渐渐淡忘了。孩子的出现,又一次把我们拉回到这个世界最本真的那个源头,他做给你看,让你知道真善美,让你知道假丑恶,让你知道这世界最初的样貌,让你知道天总是蓝的,水总是清的,好人总是会笑的。

读书笔记:为什么蒙奶奶也说“幼儿是成人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