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9+3”工作 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我市多举措推进“9+3”免费教育工作纪实

扎实做好“9+3”工作 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我市多举措推进“9+3”免费教育工作纪实

雅安,真正的川西咽喉。因其紧邻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又属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走廊。其中人数尤以彝族、藏族居多。

为服务好藏彝区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我市准确把握藏彝过渡带的区位形势,提高政治站位,优化教育保障,开设“9+3”招生学校3所(包括四川省档案学校、四川省贸易学校、天全职业高级中学),累计招收“9+3”在校学生2800余人,“9+3”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实践证明,通过抓思想纪律教育、做深日常规范管理、多举措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保障就业“三畅”等方式,能够弥补民族地区职教“短腿”,切断贫困代际间传递的“脐带”。

扎实做好“9+3”工作 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我市多举措推进“9+3”免费教育工作纪实

抓重点

强化思想纪律教育

“第一周”抓行为教育、“第一月”抓思想教育、“第一期”抓纪律教育。有了方法,行动起来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我市3所“9+3”招生学校均以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为重点,着力抓好纪律教育,并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感恩励志、文明修养、遵纪守法”等“五项系列教育”作为学校“9+3”工作狠抓的内容之一。

四川省档案学校作为我市3所“9+3”学校之一,现有彝区“9+3”在校学生1300余名,占在校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年均彝族招生数位居三所学校之首。该校自2014年被纳入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学校以来,多措并举,狠抓思想纪律教育。

每年秋季开学之初,便是该校最热闹的时候之一。以军训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国防素质为核心,四川省档案学校通常会开展20天左右的入学教育,让“9+3”学生们尽快融入校园生活。同时,该校将之做成学校特色和品牌,于2017年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为了多举措培养学生思想行为习惯,该校还注重在“9+3”学生中培养先进典型和学生骨干,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在学生党员、团员积极发挥的带头作用下,四川省档案学校目前发展“9+3”学生党员7人、团员500余人。在学生党员、团员的努力下,该校于2016年被授予“雅安市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称号,又在2017年3月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的称号。这些,都有赖于“9+3”党员、团员代表组织和学生会,面向“9+3”学生开展“党员、团员之家”活动,引导大家积极入团入党。

以此为鉴,这也是我市“9+3”学校用以规范、引领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举措。

扎实做好“9+3”工作 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我市多举措推进“9+3”免费教育工作纪实

“9+3”学生在校上舞蹈课

重细节

做深日常规范管理

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王云秋非常喜欢学校的茶文化长廊,因为在四川省贸易学校这个茶文化浓厚的氛围下,王云秋似乎体会到了一点茶道的精髓。

将环境育人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以四川省贸易学校为例,该校正是融合我市特色产业和茶文化,以茶文化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教育,打造学校茶文化长廊,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宣扬“磨炼去浮华”的工匠精神,于细枝末节处抓住细节,规范学生们的特别是“9+3”学生的行为规范。

“平时练习的健身操、茶技、茶艺等,都能让我们了解许多茶文化知识,特别是作为‘9+3’学生的我们更不例外,在这样一种耳濡目染的情境下,对自己修身养性很有帮助。”王云秋更因自己的形象气质较好,还代表过学校参加茶技表演。

不仅如此,为传承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四川省贸易学校还组建百人茶技队参与2017年央视《传奇中国节·中秋节》的活动,以精湛的茶技表演赢得了观众一致好评。

无独有偶,四川省档案学校在这一方面也秉承“育人育心”的理念,面向“9+3”学生开展“三心活动”。通过真心关爱活动,让彝区学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此外,积极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让彝区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等多方面健康成长。

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型活动。开展实践教育,在藏彝族年、端午节、中秋国庆等活动中融入“五项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团结、遵纪、文明、感恩。将精细化、人性化、规范化的管理落到实处,做深学校“9+3”工作的日常规范管理。

扎实做好“9+3”工作 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我市多举措推进“9+3”免费教育工作纪实

老师悉心教导“9+3”学生计算机操作知识

强关爱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2018年,有170余名藏彝区“9+3”学生享受到了社会福利资金的资助、全市已有1212名“9+3”学生与在校教师和行政单位青年干部完成结对、学校领导和教师140余名到“9+3”学生家里开展实地家访……成绩的背后是我市多举措不断推进“9+3”工作的完成。

来自藏彝地区的学生们,一些是家中贫困,经济负担较重的孩子,他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雅安,渴望获得知识后,改变自己的人生。作为学校,应该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关心藏彝区学生,让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

“学校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自2016年便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项目学校。自此,我校不断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让家庭贫困的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四川省档案学校校长徐宏介绍。

四川省档案学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争取多个帮扶项目,多渠道资助“9+3”学生。截至2018年6月,学校共为1099名贫困学子争取到资助金349万余元,助力彝区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其中尤其在2018年9月5日承办了CCTV善行中国·中华慈善日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暨“授渔计划·平安成长”精准扶贫完美助学行动,为贫困学子争取到400万元捐款。

为加大力度,四川省档案学校教师、学校蓝宇公司及党员职工从2009年至2018年9月共资助259名学生,资助资金达266023.67元。自2014年以来,该校便在每年彝族年和“五一”期间前往大小凉山各乡村开展实地家访活动。

5年来,该校的140余名老师走遍了盐源、普格、布拖、金阳、昭觉、喜德、越西、甘洛、美姑、雷波等10个“9+3”县的500余名学生家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家校同心共育人才”的教育理念,用行动关心关爱学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是开展师生结对帮扶和家访活动。以天全职业高级中学为例,该校作为全市唯一承担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工作的中职学校,一直秉承着“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关爱藏区学生”的理念,让教师、干部和结对学生组成一个新“六人家庭”,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学生关怀、帮助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帮助减轻学生思念家乡的思想。

真心关爱活动、爱心帮扶活动、树立信心活动。在做好省委、省政府交给雅安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时,不断凝心聚力,扎实做好藏彝区“9+3”工作,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扎实做好“9+3”工作 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我市多举措推进“9+3”免费教育工作纪实

在CCTV善行中国·中华慈善日大型公益宣传活动中,四川省档案学校为贫困学子争取到400万元捐款。

扎实做好“9+3”工作 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我市多举措推进“9+3”免费教育工作纪实

四川省档案学校2015级学生的8名被“9+3”高职单招免费定向培养计划录取的学生在校留影

保就业

持续增长技能才干

在保障升学通畅方面,鼓励“9+3”学生积极参加对口单招考试,针对单招考试周末单独授课;在保障就业畅通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单位、校办企业、“授渔计划”、毕业生“双选会”推荐“9+3”学生就业,做好顶岗实习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就业质量;在保障“双招”畅通方面,每年“双招”公告公布后,第一时间通知每一位藏彝区“9+3”学生,点对点确保学生顺利报名,针对“双招”考试内容提前对返校备考学生进行两周的集中补课辅导,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考试用品,做好考试期间后勤工作,并在考试结束后将学生安全送回实习岗位。

近两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在大规模实施“一村一幼”工程,要求每个村建立一个幼教点,相较于以往,极大填充了当地幼儿园不足的现状。在此背景下,四川省贸易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积极为凉山州“一村一幼”培养输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在倡导职高学生参加单招的大背景下,四川省档案学校积极鼓励彝区“9+3”学生升学深造,继续提高专业技能。目前,该校参加单招考试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升学成绩喜人,年平均录取率达百分之八十八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2015级学生中还有9人被“9+3”高职单招免费定向培养计划录取,用教育斩断了贫困的代际传播。

“是‘9+3’改变了我的人生!感谢四川省档案学校的老师将免费读书的政策传递给了我,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还被困在凉山州的悬崖村,也有可能一辈子都在那里了。”学生吉克说,“9+3”计划的春风让她倍感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