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武松打虎,打死的并不是吊睛白额大虫

水浒传》中,武松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是施耐庵所塑造鲜活形象的人物之一。关于武松,北宋历史上史籍记载的却有其人,至于是否为梁山好汉,却未见正史记录。而武松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单臂擒方腊,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故事了。

历史上真实的武松打虎,打死的并不是吊睛白额大虫

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个无亲无故的流浪汉,常在涌金门一带卖艺,以其精湛的武艺,吸引了众多的人驻足观看。当时的杭州知府高权路经此处,看见武松武艺出众,心生喜爱,于是便让他到巡捕房当差,武松不负厚望,工作积极认真,不久后便当上了都头。再后来又因功升为提辖,成为高权的臂膀。

《临安县志》记录:后来高权因得罪奸相蔡京被罢官,武松也被赶出了衙门。蔡京之子蔡鋆继任杭州知府。蔡鋆在任期间,横征暴敛,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背地里都称其为“蔡老虎”。公愤私仇使武松决定要为民除害,终于有一天,他藏匿在蔡府前,伺机将被士卒们前呼后拥着的蔡鋆捉住,旁人尚未反应过来,武松已将其数刀捅死。而武松也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捕后死于狱中。当时的杭城百姓,为感谢武松为当地铲除一“虎”,自发将其殓葬,造墓于西泠桥畔。后人为其立碑,碑文为:“宋义士武松之墓”。这大概也就是“武松打虎”的来历吧。

历史上真实的武松打虎,打死的并不是吊睛白额大虫

那么武松打虎的故事,何以在施耐庵笔下就变成了打死一只真正的吊睛白额大虫?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蓝本取材自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部将卞元亨的事迹。

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他商人出身,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健硕美男子,还是卞仓一带的武举,曾经踢死过一只老虎。据说是一脚踢中了老虎的下颔,那老虎当即毙命。施耐庵借题发挥了一下,把打虎过程写的生动化,于是乎就有了《水浒传》中精彩的武松打虎。

元朝末年至正年间,贩卖私盐的张士诚起兵反元,卞元亨跟随张士诚起义。在卞元亨的邀请下,施耐庵成为了张士诚的军师。因而施耐庵得以熟悉张士诚统治集团内部的许多情况,结识了农民起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们被逼起义造反的原因。《水浒传》中有不少人物原型便是张士诚的军营之中得来的。

历史上真实的武松打虎,打死的并不是吊睛白额大虫

根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一个无亲无故的流浪汉。那么,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武大郎这个哥哥,更没有那个嫂子,那么武大郎与潘金莲以及西门庆,这三位的爱恨纠缠,施耐庵是怎么创作出来的?还是那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武大郎、武松、和西门庆,这三位的生活原型,以及他们的故事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小编明天给大家接着介绍,希望大家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